圖為江蘇連雲港碼頭待出口的稀土。(中新社)
圖為江蘇連雲港碼頭待出口的稀土。(中新社)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產生產國,這種礦產對電池、電動汽車至關重要,成為中國地緣政治競爭武器之一,但日媒報導,在其他國家打造自有供應鏈之下,中國稀土業廠商獲利受打擊。

中國基金報今天報導,稀土價格一路下滑,去年還有獲利的稀土上市公司,第一季業績全面崩塌,包括「中國稀土」虧損約人民幣2.89億元(約新台幣11億5600萬元)、「廣晟有色」虧損3.04億元、「盛和資源」虧損2.16億元、「北方稀土」則是小幅獲利5205.2萬元。

日經亞洲(Nikkei Asia)昨天報導,其中中國稀土是中國稀土集團的核心上市公司,披露的虧損細節很少,僅解釋營運惡化主要是由於稀土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並表示正在調整其銷售策略以改變產品和數量,但沒有詳細說明。

另一家盛和資源將獲利急劇下降歸因於主要稀土產品的價格隨著震盪而下降,且指出稀土市場「供需結構性差異的影響」。

北方稀土坦言,國外地緣衝突進一步加劇,稀土依然是各國競爭的戰略資源之一,但國外資源勘探和產業開發加快,以美國、澳洲、寮國、緬甸、非洲等地區和國家為代表的國外稀土多元供應格局已經形成,獨立於中國的完整產業鏈條初具雛形,「中國稀土產業的地位、作用、影響不同程度受到衝擊」。

日經亞洲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產生產國,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2023年產量由中國主導,為24萬噸,約占全球產量的2/3,美國是第二大生產國,其次是緬甸,每個國家的產量在過去一年中增加了兩倍多。

稀土是17種元素的合稱,對電池、電動汽車和其他高科技產品至關重要,北京將稀土武器化進行地緣政治競爭,2010年中國與日本為釣魚台主權鬧得不可開交時,北京曾以限制稀土出口制裁日本。

隨綠能科技產品需求增加,過去兩年,美國、歐盟和日本紛紛開始啟動或更新國家關鍵礦物供應策略,制定廣泛計畫投資於更多元化的供應線,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時指示要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還強調進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資源開發利用水準。

日經亞洲表示,中國對稀土行業的管理,刺激了其他國家強化自有供應鏈,影響正在顯現。(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