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中國車大勢所趨 肖爾茨:前提是公平競爭
2024-04-15T09:44:39.736Z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理肖爾茨週一(4月15日)上午,時隔13年再度造訪德國政治家前往上海的必訪之地—同濟大學,除了談論氣候變遷、學術交流等話題,也針對歐洲在中國電動車方面的措施表態。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報導,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在歡迎致詞中表示,同濟大學被廣泛認為是中德合作的橋樑和燈塔,稱當天的活動為「一個開放的對話,關於思想的交流和互相理解」。
肖爾茨則在演說中主張歐洲市場對中國汽車應開放且公平,「在某個時間點,德國和歐洲一定會有中國汽車」;不過,重要的是必須要公平競爭,換言之就是「不傾銷,不生產過剩,不侵權」。
他補充說,允許企業在不受到官僚主義障礙的情況下,於當地建立生產設施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每當我在中國,我都會提到公平競爭環境,我們當然希望我們的公司不受限制。」
除此之外,肖爾茨也提及安全問題。他表示,小國不應該生活在對大國的恐懼中,各方也不應以武力改變邊界,但並未明確點名中國。他說:「如果我們的鄰居是一個高大、健壯、肌肉強壯的人,那我們總是會想打個招呼,確保他不會傷害我們。」
面對潛在的台海衝突,德國企業也保持警惕。上週,台灣駐德國代表謝志偉曾對德新社表示,肖爾茨上次訪中時已向習近平發出明確警告,但中國對台威脅有增無減。「或許中方當時沒有那麼清楚地明白他的意思。」 而如果肖爾茨先生「再次以明確語言說這些話,將不是件壞事」。
據路透社報導,肖爾茨將於週二(16日)赴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中國在俄烏戰爭期間對莫斯科的經濟支持提出問題。
隨著中國與歐美在安全及經濟方面競爭加劇,肖爾茨訪華被視為有意將對話焦點放在雙邊經貿。在北京時,肖爾茨也預計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談,隨後中德雙邊政府官員將參加「中德經濟諮詢委員會」會議。
《金融時報》引述一名德國政府官員說法稱,外界若以為肖爾茨政府訪中的意圖是為了減少與中國的貿易,「那將是個嚴重的誤解,考量到去風險和多元化的需求,我們希望進一步擴大和中國的貿易。」
德企高管:半年擺脫對華依賴太天真
肖爾茨此行除了有環境、農業及交通3名部長隨行外,包含西門子、寶馬(BMW)、奔馳(也譯賓士)等德國企業巨頭高管也組成經濟代表團同行。
西門子首席財務長托馬斯(Ralf Thomas)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稱,全球價值鏈在過去50年以來不斷強化,「你要天真到什麼程度才會相信這種情況可以在6到12個月內改變?」他預估,西方企業需要耗費數十年,才能減少對中國市場與供應鏈的依賴。
托馬斯認為,西門子已確定「不能不在中國」,儘管本土競爭對手強勢崛起是一項挑戰,但如果企業可以忍受中國經商環境的困難,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成功。
德國經濟研究所上週公佈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儘管德國近年來試圖對中採取去風險策略,但在許多產品和原材料方面依然高度仰賴中國。
數據表明,德國在2022年至2023年期間,對中國的總進口量下降約五分之一,但主要依賴中國進口的產品類別的占比幾乎沒有變化,包括化學原料和太陽能電池;另外對於藥品和鈧、釔等稀土的依賴度則是不減反增。研究認為,儘管進口大幅下降,但結構性的去風險趨勢尚不明顯。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