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 德国厂商逆境中仍乐观
2024-04-26T12:11:26.698Z
(德国之声中文网)尽管奥迪、宝马这两家德国高端厂商2023年的销量重新上涨,但是其电动车型在中国并不畅销。根据中国乘用汽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数据,今年4月的前两周,全中国销售的所有汽车中,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一半;而其中,来自德国的奥迪、宝马、奔驰的总份额甚至不足一成。
不过,奥迪首席执行官多纳(Gernot Döllner)依旧保持乐观。他表示,奥迪依然有着强大的产品系列,而且有着明确的本土化策略,"和我们的中方合作伙伴一汽集团以及上汽集团一道,我们拥有在中国市场保持优势地位所需的一切条件。"
与在软件、设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国新兴厂商相比,德国老牌车企仍然具有品牌优势。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上层的中国消费者依然对德国厂商有着颇高的信任度。而且,由于电动汽车市场正在大打价格战,许多厂商都无利可图,因此市场有可能很快就出现大幅重整。而依靠传统内燃汽车获取稳定收入的德国厂商,则能够持续地为进一步创新研发投入资金。
因此,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ällenius)就在北京车展前夕表示,希望凭借"核心竞争力"得分,注重高端车型的奔驰不会参与到30万元人民币以下中低端市场的激烈价格战。
在接受德国网络媒体China.Table采访时,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翔(Sean Green)也说,"宝马"不仅仅代表着产品本身,还是拥有情怀的品牌,具备独特的历史底蕴。高翔指出,在25万人民币以下的中低端市场,宝马只会有限地参与混战,公司70%的销量都来自于25万元以上市场,"在这个价格区间,我们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这也提高了我们的盈利能力。"
产能过剩?
在采访中,高翔也提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否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他指出,在德国生产的汽车中,四分之三是用于出口;而目前中国生产的汽车只有六分之一用于出口,其余都是供应本土市场。"所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业务仍有扩大的空间,直到达到与德国相同的比例。"
不过,中国本土厂商正密切关注产能过剩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不久前和德国大众达成合作协议的小鹏汽车就表示,欧盟启动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以及随之而来的惩罚性关税风险可能会促使公司考虑投资在海外的工厂以及供应商。
由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联合控股的极星汽车业透露,正准备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以出口欧洲市场。
新技术展示
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除了各大厂商带来的最新车型,许多新技术也得以展示。比亚迪、广汽集团等中国本土厂商纷纷将自己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作为卖点。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则推出了一款新型磷酸铁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