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4月1日电】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大阪市)销售的含“红麹”(红曲)成分保健品损害健康的问题正在使功能性标识制度的信誉摇摇欲坠。该制度施行即将迎来第十年,对“降体脂”、“恢复血压正常”等“功能性”进行通俗易懂的标注具有对消费者而言商品选择范围扩大的优点,市场规模扩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团体提出这是“将安全性交给企业”等意见,出现了质疑的声音。

▽迅速表态

“我们知道各界以前就提出过意见”。消费者厅长官新井Yutaka在3月28日的记者会上就功能性标识食品制度表明了见解。消费者及食品安全担当相自见英子也认为,对制度本身的调整是选项之一。

在小林制药的问题中,导致大规模健康受损的原因至今仍未锁定,关于申报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科学依据是否存在问题,现阶段尚不清楚。在此情况下,政府干部迅速亮明旨在调整的态度,背后原因是对于该制度的安全性,担忧之声此前也根深蒂固。

▽5年3倍

功能性标识制度始于2015年4月。相关市场急剧增长,2018年起5年期间市场规模(富士经济调查数据)超出原先的3倍,达到68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8亿元)。截至今年3月,申报数约为6800件。以企业的责任出示安全性及功能性的科学依据就能申报的“简便”做法对于企业也颇具吸引力。

然而,庞大的产品数量也造成负面影响。消费者厅的负责人坦言称,“很难对所有的申报产品进行面面俱到的审查。”甚至存在该厅公开的数据库中仍然留有注册产品的状态下破产或停业的企业。

▽得到批文?

特定保健用食品由国家审查并认可效果及安全性,而对于功能性标识食品国家不进行审查,在这方面有很大差异。不过在消费者看来,两者似乎都得到“批文”。关于此次成为问题的保健品,也有网民在社交网站(SNS)上发文称“明明获得了国家许可”,发布误解的内容。

以前就开始将该制度视为问题的消费者团体“主妇联合会”认为“对于是否安全即使通过论文介绍,普通人也不懂。”该团体发表了书面意见,主张对交给企业的现行制度“推进根本性改革”。

关于功能性标识食品制度的应有方式,政府3月29日向消费者厅发出指示,要求以5月底为预期作出汇总。该厅已向约1700家已提出申报的企业发出询问函,要求以4月12日为期限就有无损害健康及掌握信息的体制给出答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