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和台湾海军司令同期访美 是偶然的吗? - 东京专栏

日本政府3月5日正式宣布,从10月9日开始,岸田首相将以国宾身份访问美国,于4月10日举行日美首脑会谈,并于11日在美国国会讲演。
在岸田首相访美期间,拜登不仅会与作为国宾访美的岸田首相举行首脑峰会,还将于4月11日举行首次日本、美国、菲律宾三边首脑会议,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 3月29日报道称,日本海上自卫队预计最早将于今年参加美国和菲律宾海军在南海联合巡逻,计划在4月举行的日美菲首脑会议上确认这一计划。
日本将进一步介入中国在南海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而台湾海军司令唐华计划近期访问美国,参加一场军事仪式,并与美方讨论在中国对台湾进行军事威胁和恫吓之际如何加强美台双边海军合作。据报道,唐华将访问美国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所在地夏威夷,参加美军太平洋舰队指挥权交接仪式,还将出席4月8日至10日在华盛顿附近举行的海空天会议(Sea-Air-Space conference),目前双方正进行谈判,可能安排唐华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朗切蒂(Lisa Franchetti)上将会面。
而岸田与唐华同期访美,是不期而遇吗?在其背景上,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呢?
拜登和首相岸田文雄预计将在4月份的峰会上就强化军事合作达成共识,将就驻日美军指挥架构的大规模调整进行会谈。美国和日本正在计划自 1960 年《日美安保条约》(新)缔结以来最大规模的安全保障同盟的升级。
目前,美国海军、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部队驻扎在日本,但部队作战和作战指挥权由印太司令部(夏威夷)掌握,而在日美军司令部(位于东京横田基地),仅负责与日本政府的行政上的交涉以及日美驻军地位协定在运用上的协调, 而日本防卫省2024年度末将设置统一指挥陆海空三个自卫队的常设“统合司令部”,现有的统合幕僚监部承担了“辅佐防卫相”和实际部队“运用”的双重职责,而统合司令部未来将接手部队运用的职责。鉴于统合司令部的成立和中国军力的增强,日美双方一直在讨论如何加强驻日美军的指挥控制职能,以及如何深化与自卫队在日常的协调。为了强化军事作战和训练,日美计划宣布一项改编在日美军司令部的计划。在日美军司令部的改编可能导致将现在由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的在日美军的指挥权移交给在日美军,最高指挥官也将从目前的三星将军的中将改为由四星将军,也就是大将担任。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此次重组的背景是“为了使军队能够顺利合作,应对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以及对应台湾发生紧急情况”。 这意味着日本有可能成为保卫更广泛的亚洲地区的核心地区。
目前,无论在东海还是在南海或是台海,中国都采取一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在东海,中国海警局船在钓鱼岛周边航行,2023年共352天,创2012年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以来新高。中国海警船坚炮利,不断海军化,日本海上保安厅2023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海警所属的大型船舶数量已增至157艘,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约4倍。日本海上保安厅根据公开的信息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千吨级(满载排水量)以上大型海舰数量从2019年的130艘每年增加一艘,2021年至2022年间突然增加了25艘。共同社2023年12月9日称,中国军事智库军事科学院前副院长(中将)何雷12月9日之前接受共同社专访,围绕钓鱼岛问题明确指出:“不希望有战争,但我们不怕战争”,暗示如果对台湾进行武力统一,钓鱼岛可能会同时成为作战目标。 中国军方围绕钓鱼岛问题言及“战争”纯属异例, 未来夺取归属权的强烈意志昭然若揭。
而在台海,目前中国环台军事演练不断加剧,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3月4日发布“预防优先次序调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24年版报告指出,中国加强对台湾施压、美国恐卷入台海危机连续4年位居第一级风险。
在南海,中国和菲律宾冲突不断,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最近在一份声明中警告:“在未来几星期内”,针对中国海警和中国海上民兵公然、持续、非法、胁迫、侵略性和危险的袭击,菲律宾要采取一系列“适度、深思熟虑、合理的反应和反制措施”。
而中国近年来一直坚持“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加强在沿海和舰船部署导弹,美军在第一岛链周边正在丧失在海域、空域的绝对力量优势。
目前中国拥有强大的陆基中程导弹,根据美国防部向美议会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和安全保障的动向2020》,中国拥有1250枚以上相当于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的地上发射式导弹,而美国连一枚都没有。
这一差距主要源于《中导条约》的限制(禁止美国研发使用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间的陆基导弹),美国已于2019年5月退出该条约,目前正在研制开发并加紧部署新的中程导弹系统。
第一岛链是指东亚的海岸线往东向太平洋岛屿,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南接菲律宾、大巽他群岛至新西兰的链形岛屿带之间的广泛海域。19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后来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和中国的岛链,被视为这一战略的开端,太平洋上各大岛屿连结的岛链,提供了美国及盟友一个战略地理空间以抵御中国解放军往太平洋移动。
但是,当下中国的军事力量早不可同日而语,根据专家的分析,中国海军已把连结冲绳、台湾、菲律宾的第一岛链的海域“内海化”,进一步进入连结塞班岛、关岛一直到印尼的所谓第二岛链内的西太平洋海域,长期战略是“海军远洋化”。
而台湾是第一岛链中的关键,在第一岛链处于中枢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台湾能有效遏止东海与南海咽喉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与第二岛链内海域形成有利航道,同时是前往远洋的便捷之路,在地缘环境下,台湾扮演防止中国海上力量不当扩张的安全阀,这里也是一条没有能源的日本从中东等地运送能源和物质的海上“生命线”,日本92%及韩国65%能源需经过台海与南海运往本国。
台湾如被大陆拿下,美国在西太平将完全处于劣势,日本与关岛也会受到直接的威胁,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也随时可以被中国切断。
去年4月,菲律宾同意开放四个新据点给美军使用,菲律宾与美国的合作补上了第一岛链的完整防线,成为新月形的中国包围网。
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后持续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以“结盟”各国为其外交主战略,在加强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与菲律宾、日本、韩国及台湾等盟友的军事合作。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021年3月5日报道:美国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不久前向美国国会提交了有关“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提议书,建议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常规威慑,沿着第一岛链打造一个精确打击导弹网络,扩大地基导弹的灵活运用。美国政府和议会对此进行深入讨论,为了加强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对中国的吓阻力量,从2022财年(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开始,在6年内投入273亿美元,沿着连接冲绳和菲律宾的“第一岛链”,建立美军的对华导弹网,以台湾和南海勃发战事为背景,和同盟国讨论合作对应,进一步增强美日在第一岛链的攻防能力,实现其遏制和封锁中国的目的。
据《日本经济新闻》去年12月3日报道,美将于2024年起在印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美太平洋集团军发言人罗布·菲利普斯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将于2024年起部署陆基中导,主要部署对象包括陆基“战斧”导弹和“标准”-6(SM-6)地空导弹。两款导弹的射程预计在500公里到2700公里的水平。这将是2019年美退出《中导条约》以来首次部署陆基中程导弹。
而在第一岛链上部署中程导弹,在日本已经趋于完成,而且美国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一大笔。
日本防卫省1月18日宣布,日本和美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引进美制巡航导弹“战斧”(射程约1600公里)的合同。 2025 年至 2027 年间最多将购买400 枚。 为了比预期提前引进,将部分导弹换成了旧型号,因此购置成本本今年度预算的2113亿日元减少到1694亿日元。
2月14日,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在防卫省会见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确认有关将于2025年在日部署美制巡航导弹“战斧”事宜,美军将在3月下旬开始对日本海上自卫队提供有关“战斧”的运用培训,伊曼纽尔表示:训练对反击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消息人士说,唐华访美是美方“联合岛屿防卫概念”行动的一部分,目的是与台、日等地协调,在“第一岛链”内与存在潜在冲突的中国军队对抗。
而在日美菲首脑在此期间在美国聚首,所面临的一个即将到来的重要局面就是在5月20日赖清德宣布就职前后,台海可能出现的新的危机,相信他们所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日美台菲联合加强第一岛链战力,以对抗中国咄咄逼人的态势,唐华虽然很难受邀参加日美菲首脑会谈,但是会不会通过其他的层次介入这一讨论,十分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