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今年开局意外强劲,受到制造业推动

为了重振经济增长,中国官员正在引导经济活动和投资转向制造业和出口。

图片来源:alex plavevski/Shutterstock

中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图片来源:Cfoto/DDP/Zuma Press

为了重振经济增长,中国官员正在引导经济活动和投资转向制造业和出口,以弥补国内消费者不愿花钱和房地产市场危机的影响。无论是谨慎的消费者情绪,还是房地产市场困境都没有减弱的迹象。

中国政府的优先关注的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被中国政府视为“新质生产力”,中国政府打算利用这些行业提升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

数据显示,这一战略正在奏效。在好于预期的中国制造业数据公布之后,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亚洲开发银行(ADB)的经济学家上周纷纷小幅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这三家机构现在都预计中国全年经济增长将接近政府5%左右的官方目标。

但中国政府的战略正在让世界各国感到不满,各国政府担心中国新一轮的降价竞争会给就业和工业带来风险,令21世纪之初的“中国冲击”重演。

美国和欧洲正在抵制中国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新兴经济体也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过剩带来的压力,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国正在调查中国的钢铁和陶瓷等产品是否正以不公平低价倾销到它们的市场。

本月,一名女性在北京一家服装店购物。

图片来源:wu hao/Shutterstock

中国称中资企业是在公平竞争,并批评上述那些行为是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警告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张恐怕会导致全球经济割裂,形成分别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国家集团,阻碍更广泛的贸易。

周二的数据体现了中国政府战略的成果,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与此同时,作为衡量国内消费的重要指标,1-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增幅更加温和。

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称赞了工业增加值的明显回升,称这主要是因为出口好转和一系列政策推动,这也帮助经济在第一季度实现了高于预期的增速。

以美元计算,第一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1.5%,但出口量增长4%以上,因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价格下跌。

不过,就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而言,大部分增长出现在今年前两个月。相比之下,3月份的增长势头明显减弱,这对今年剩余时间是一个警示信号。

就3月份而言,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4.5%,这远低于1-2月7.0%的增幅。零售额增速也放缓,同比仅增长3.1%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驻新加坡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卢姿蕙(Louise Loo)说,她预计在3月份相关数据疲软后,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放缓。

与此同时,中国的总体失业率,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月份的5.3%小幅降至5.2%。

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所在,周二公布的相关数据喜忧参半。

虽然3月份新房销售、房价等指标环比和同比继续下降,但降幅普遍收窄。

另一方面,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5%,降幅较1-2月的9.0%有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