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开始反噬

中国东部的一个在建住宅项目。

图片来源:Karry Zhao/Utuku/Zuma Press

换句话说,企业在国内外的定价能力都在减弱,利润压力可能正在增加:本月晚些时候将公布的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将值得关注。

私营部门的制造业投资也将值得关注。如果以价值计算的外部需求不能很快好转,而中国国内经济仍然疲软,那么最终这些投资将需要放缓。否则就像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现在面临的情况一样,政府或国有银行将不得不开始以更直接的方式消化向工业部门发放过多贷款的代价。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产能利用率的细分数据。在中国政府最看好的汽车和电气设备等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尤为明显。这些行业即所谓的“新质生产力”,包括电动汽车、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板。决策者在最近的讲话中重点强调了这些行业,但它们却一直是西方政要的梦魇。2024年第一季度,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降至65%以下,远低于2016年年中69.1%的前低点(不考虑2020年第一季度)。

另一方面,中国的传统出口行业实际上表现相对较好。第一季度纺织业产能利用率有所上升,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产能利用率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了很多。

与此同时,尽管债券收益率和利率接近多年来的低点,但整体经济领域的借贷水平(不包括政府债券发行)在3月份进一步减弱。如果利润压力开始迫使一些“新质生产力”着手放缓投资,政府将需要推出财政政策来支撑经济增长。

抑或,中国可以继续将超额储蓄投资于制造业,进一步催生过剩产能,但最终买单的将是中国的银行和中国政府,而不仅仅是中国的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