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考虑淡化审查中国投资的计划
去年夏季,德国政府公布了第一份“中国战略”文件,称中国是德国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对手”,并主张德国通过减少对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依赖来“去风险”。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柏林方面开始制定一项新的投资筛选法案。去年夏季,德国经济部的一份文件描述了这一计划,该计划建议赋予政府新的权力,对外国投资进行安全风险筛查,并将其权限扩大到新的投资类型。虽然该文件只是隐晦地提到了中国,但官员和分析人士称,中国就是那个隐含的目标。《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看到了这份文件。
上述文件中称,可能受到审查的新投资类型包括“量子技术、尖端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绿地投资,即用于创建新业务而不是收购现有业务的投资。
该部门还建议增加一项全面条款,允许审查德国研究机构与外国合作伙伴在关键领域的合作项目。
现在,知情人士称,虽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但这两个想法很可能会被放弃。一些官员说,政府可能不会起草新法案,而是修改目前界定政府投资审查权的更广泛的规则,这是一种更常见的做法。
这些官员说,这种做法虽然没那么雄心勃勃,但仍有可能赋予政府新的权力,例如审查某些公司的内部重组或向外国投资者转让专利的交易。
德国政府发言人未就相关审议情况置评,但表示“投资审查旨在避免对德国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风险。与此同时,对外国投资保持开放也很重要”。
负责相关立法工作的德国经济部门发言人说,虽然目前的审查规则是有效的,但“最近的经验表明,(它们)应该进行改革,以反映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尽管德国政府以及德国企业对来自中国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感到非常担忧,但德国人还是改变了主意。中国的竞争已开始蔓延到从汽车到工业机械在内的德国最先进的工程产品,这些产品所在的行业往往受到中国政府补贴。
德国安全官员称,中国加强了针对德国的间谍活动,特别是那些旨在获取先进制程芯片制造和军事技术等领域专有技术的间谍活动,这些领域受到严格的出口管制。
检察官说,本周拘留的一个疑似间谍小组的成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向中国转移了一台高功率激光器,并收集了可用于制造军舰发动机的敏感科学信息。
德国国内情报机构联邦宪法保卫局(Federal Offi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titution)在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对德国经济和科技领域构成最大间谍威胁的国家。
这些官员说,促使柏林采取更谨慎做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总理府越来越担心一项新的投资审查法会被外国公司和政府视为阻碍在德国投资的因素。
官员们表示,德国政府正计划在今年秋天召开一次高调的会议,以吸引国际投资者。朔尔茨政府还承诺提供超过150亿欧元(约合161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以吸引英特尔(Intel)和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等芯片制造商的投资。
经济学家表示,绿地投资通常是有益的,因为能带来资金和就业机会,有些情况下还能带来技术专门知识,各国政府往往欢迎此类投资。
中国在欧洲的绿地投资正在快速增长,目前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过去几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有所下降。据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的一份报告,2022年,中国在欧洲的绿地投资首次超过了并购投资。
“如果非说绿地投资会带来风险,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容易,”荣鼎集团专注于中欧经济关系的高级分析师格雷Gregor Sebastian说。“这取决于你对国家安全的定义是狭义还是广义。”
绿地投资带来直接安全风险的例子并不多见。去年,在五角大楼对间谍风险表示担忧后,北达科他州的地方官员叫停了将大福克斯空军基地附近的农田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的交易;该公司原计划在那里建设一家玉米加工厂。
不过,Sebastian说,按照较宽泛的国家安全定义,即使是一家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电池厂,如果将当地生产商挤出市场,也会增加欧洲对中国的依赖。
除了制定新投资审查法的相关工作之外,德国官员还表示,柏林方面对欧盟提出的审查欧洲企业对外投资的建议仍持怀疑态度,因为这将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繁文缛节。
欧盟委员会已经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施压,并且正在针对获得补贴的中国公司,威胁要取消这些公司竞标欧洲政府合同的资格,并且还在考虑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在这样的背景下,柏林方面制衡中国的态度软化有可能让该国与欧盟委员会发生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