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经历的复杂地区背景之下,全球影响力对非洲大陆的争夺又篇开了新的篇章——贝宁与尼日尔之间的政治危机,受到了安全与稳定的背景和忠诚与反殖民主义转型的驱动。

贝宁与尼日尔两国有着共同的边界、地理、恐怖主义挑战以及贫困和发展问题,并且共同存在法国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这类问题以控制国家经济关节的公司和改变社会身份及文化的机构为代表。

这两个邻国之间的争端并不意味着立场和观念上的差异,而更像是一场可能会加剧多维贫困问题的经济危机,并阻碍实现经济发展的希望——随着尼日尔在过去10年内发现石油,这种希望似乎就在眼前。

地图(由上至下):尼日尔及其首都尼亚美、贝宁及其首都波多诺伏 (半岛电视台+美联社)

共同利益

由于尼日尔所处的沙漠地理位置,它成为了一个没有海岸的内陆国家,因此,它主要依赖贝宁的科托努港,而后者也一直是尼日尔最重要的海上通道——其进出口活动对该海港的依赖程度达到了69%,与此同时,尼日尔还通过洛美港进口其13%的需求,从加纳港口进口8%的需求,从科特迪瓦港口进口7%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贝宁从通过其港口运往尼日尔的货物征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有许多公司在贝宁注册并向该北部邻国出口货物与食品。

2011年,尼日尔以不到2万桶/日的石油产量进入了产油国俱乐部,但后来它在2018年与中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开采阿加德姆油田的协议,并且选择通过贝宁的港口向国际市场出口其石油。

2019年,尼日尔开始与中国合作建设一条长2000公里的石油管道,以将其石油从阿加德姆油田输送至贝宁赛美港,这也是该国自1960年从法国的殖民统治中取得独立后的最大经济项目。

这条管道原定于今年上半年开始正常出口,但是贝宁与尼日尔之间的政治争端却给这种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在这样的情况下,尼日尔对来自科托努的贸易关闭了边境,而贝宁也停止出口来自阿加德姆油田的石油。

尼日尔的战略重要性

危机的进程

自1960年脱离法国并取得独立以来,出于睦邻关系、社会交融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尼日尔与贝宁关系密切。

在2023年7月26日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后,西共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积极对尼日尔实施经济制裁,以向其军政府施压,而贝宁正是支持制裁决定的国家之一,并且支持对尼日尔实施军事干预,以恢复其文官统治并迫使军方退出政治舞台。

尼日尔的政变领导人认为贝宁遵守西共体决定的做法非同寻常,认为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双方之间睦邻友好的历史关系,而且还伤害了尼日尔人民。

2023年9月,尼日尔军政府宣布暂停执行该国与贝宁签署的有关打击恐怖主义、边境安全、协调和情报交换的军事协议,理由是贝宁已经成为了法国军事基地的存在中心以及恐怖主义活动的庇护所。

当西共体宣布解除对尼日尔的制裁并承认军政府时,贝宁总统塔隆于2024年2月颁布法令,开放边境并恢复其与北方邻国之间的关系,但尼日尔军政府对此持保留态度,并选择继续关闭边境。

日尼尔发生军事政变

为回应尼日尔对来自科托努的货物关闭边境的决定,贝宁当局下令拦截从阿加德姆油田通过其港口出口的石油货物。

尼日尔依靠石油出口来支持其总体预算,其今年的计划产量为9万桶/日,随后其产量将达到11万桶/日。

今年5月,在中国方面的斡旋之下,两国克服了这场损害其共同利益的危机,贝宁政府允许尼日尔的石油暂时通过其港口出口,条件是尼日尔稍后向其开放边境并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国与尼日尔有着多元化的经济关系,并负责开发尼日尔最大的油田,在政变发生前,中国对该国的投资仅次于法国对它的投资。在2022年,中国与尼日尔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9亿美元。

在中方的努力之下,贝宁当局表示,允许尼日尔石油出口将是一项临时措施,旨在向其内陆邻国表达良好意愿,但是只有在两国关系恢复至过去状态的情况下,这项措施才会是永久性的。

中国对尼日尔的投资

由于法国而实施报复

专门研究非洲事务的政治分析家苏尔坦·阿尔班认为,尼日尔与贝宁两国的关系本应回归一体化、合作并缓和紧张的阶段,但是尼日尔却想报复贝宁,这并不是因为贝宁附和了西共体对其采取经济封锁的措施,而是因为贝宁是法国的强大盟友,并且认为贝宁是法国的军事基地中心。

阿尔班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尼日尔与其南部邻国的较量是因为该国曾与采取军事干预措施以恢复穆罕默德·巴祖姆政权的国家结盟。

在这样的背景下,尼日尔执政的军政府指责科托努当局与法国结盟并为其谋取利益。

尼日尔总理拉明·泽内通过当地媒体表示,贝宁在与尼日尔交界的边境地区至少接纳了5个法国军事基地,而且这些基地被用来训练破坏稳定和安宁的恐怖分子。

就在法国军队最终撤离尼日尔之际,有媒体报道透露,法国国际防务委员会小组将向贝宁军队提供无人机和其他援助。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贝宁总统塔隆共同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

但是贝宁总统塔隆表示,将贝宁视为一个敌对国家并致力于破坏邻国稳定是荒谬的事情。

观察人士认为,尼日尔对法国影响贝宁政策的担心,可能离不开该地区紧张局势的背景,因为法国与贝宁关系密切,并被贝宁列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捐助国。

法国外交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法国与贝宁之间达成的双边协议可以追溯至1975年,其中包括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在贝宁境内,共有40家法国公司控制着该国的食品、农业和物流服务领域,并提供了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

数据证实,法国部队在贝宁的训练、合作和打击恐怖主义领域内非常活跃。

在尼日尔执政的军政府认为,法国正试图推翻它的统治,因为在2023年7月26日该国前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下台后,法国在尼日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受到了损害。

基于这些数据,尼日尔军事委员会担心贝宁将会成为法国实施其军事和安全议程的门户,以使自身能够重返其前殖民地的控制中心。

尼日尔军事委员会强调其拥有要求法国大使离开的主权

负面影响

这场危机的持续将对两国的经济现实产生负面影响。尼日尔预计阿加德姆油田的日产量将达到11万桶,并将其中近9万桶出口至国外,与此同时,对该油田的总投资超过了60亿美元,尼日尔政府从中国贷款4亿美元以支持今年的预算,并将在对外出口和销售石油之后进行偿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尼日尔经济将在今年增长11%,而这将使尼日尔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展最好的国家。

尽管尼日尔拥有多种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5%的铀),但是贝宁阻止其出口石油的决定,仍将摧毁尼日尔从非洲大陆最贫困的国家跻身至增长最快且拥有可再生和多元资源的国家之列的雄心。

另一方面,贝宁是一个依赖捐赠和捐助的国家,它被列为西非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并且一直遭受着通货膨胀和高价格的困扰。几十年来,贝宁一直向尼日尔出口其农业产品,并将自己的港口作为尼日尔的主要出海通道,以收取费用和税金。

两国之间政治危机的持续造成了许多的财政损失,这一点在尼日尔总理向当地媒体发表的讲话中得到了证实,他还指出,有数千个直接就业机会和大量税收面临风险。

尼日尔总理拉明·泽内 (法国媒体)

影响与结果

拉明·泽内在向新闻界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尼日尔与贝宁之间达到了10项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是在2019年达成的有关阿加德姆油田石油出口的协议,其中包括第三方,即中国,因此,科托努当局无权违背其规定。

泽内补充称,尼日尔与中国最初计划将该石油管道穿过乍得并通向喀麦隆的柯比港,但是在经过可行性研究后选择了贝宁。

据尼日尔当地媒体报道,中方代表团将在未来几周内访问尼日尔,预计两国官员将会召开峰会。

泽内表示,不排除寻找解决石油出口问题的办法,并称尼日尔要求中国发挥调解人的作用,但是贝宁总统塔隆表示,如果尼日尔想要继续通过科托努出口其石油,那么它就必须开放陆地边界。

对此,阿尔班认为,中国可能成功拉近这两个邻国之间的观点,特别是鉴于中方并不是该地区政治冲突的当事方之一,而且它在该地区的存在和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泽内表示,如果中方的努力未能取得成功,那么尼日尔可能会从头开始并借助多哥共和国的洛美港,尽管此举成本高昂。

在最近的危机之后,尼日尔已将洛美港作为其新的前线,而作为回报,多哥当局取消了途经其港口的货物的关税,以鼓励尼日尔和其他非洲内陆沿海国家使用其港口。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