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昱君
2024-05-01T00:13:23.173Z
圖為民眾在福建省的平潭島眺望台灣海峽。平潭是中國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2011年中國推出「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台灣有分析解讀這是「一國兩制」的試點,中國國台辦則曾反駁相關主張。(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繼台灣前總統馬英九4月上旬再度造訪中國,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等人月底緊跟其「登陸」腳步。相較於馬英九會晤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國民黨訪團見到的最高層級官員是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此外也跟中國文旅部、海關總署官員見面,並獲得了相對具體的「成果」。

週二(4月29日),國民黨在記者會上將此行定調為「兩岸破冰和平之旅」,並主張台灣「廣大民意」希望的是「兩岸全面恢復交流」,因此國民黨「勇於承擔民意」。部分具官方背景的中國媒體也有類似論調,稱「大陸方面率先釋出善意,為台灣旅遊業者送來『及時雨』」。

4月10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晤,繼2015年之後,再一次舉辦「馬習會」。

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告訴DW,從往例看來,由王滬寧接待國民黨一行人「算是比較高規格」。透過這場會面,中方希望傳達的訊號是「傾聽所謂的台灣新民意」;至於文旅部和海關總署,分別涉及兩岸交流和農漁產品開放等事項,這些是北京政府「操之在己」的領域,欲藉此展現向台灣釋出了「善意」。

張五岳認為,國民黨訪團事實上難以改變兩岸執政者之間缺乏「政治互信」的情況,但可能有助於北京對台政策「減壓」、讓北京找到「台階」下,而這對台灣「不全然是不利的」。

不過,台灣非政府倡議組織「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向DW表示,中國的說詞只是「藉口」,實際目的是「把經濟當作武器」,用經濟利益「脅迫台灣人向中國屈服」。

賴中強說:「如果兩邊的政府交涉,或者是決定就某些經貿事項擴大開放,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台灣政府不能夠陷入中國所設定的統戰模式的開放……這其實是在分化台灣。」

相关图集:爱台还是卖台?国民党“大佬”为何频繁前往中国

马英九赴大陆祭祖 民进党:“中共促统下的棋子”:台湾前总统马英九将于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国大陆祭祖。总统府20日表示,已于当日收到马英九的出访申报,期盼“马英九作为前任国家元首,此行能向对岸及世界展现符合国家利益与国民情感的作为,展现台湾民主自由的价值与两岸交流对等尊严的立场”。民进党方面批评马英九以祭祖之名赴中,“但相关行程都配合中国统战,这样的规划安排显然没有从国家及国民的立场思考,台湾民众也无法接受中华民国卸任元首成为中共促统下的一枚棋子”。
未安排“马习二会”:台湾风传媒引述匿名消息称,马英九此行主要是前往湖南祭祖,并不会前往北京,也未安排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进行“马习二会”,政治效应可望大幅降低。但马英九成为自中华民国政府迁台74年以来,首位访问大陆的台湾卸任元首,“就两岸关系而言,仍具莫大的历史意义”。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面。这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政治分立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会中主要就和平的两岸关系交换意见,双方没有签署协议或发布共同声明。
台媒:马英九将与王沪宁、宋涛举行会面:台湾《联合报》20日的报道引述北京消息人士指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可能在上海与马英九会面,国台办主任宋涛则预计在南京与马英九会面。按上次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问模式,马英九此次到访的大陆各省市,当地中共“一把手”即省市委书记都将出面会见并宴请。尽管不会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会面,但王沪宁、宋涛则可能分别在上海及南京与马英九会面。
中断超3年的“小三通”即将重新开放:3月16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梁文杰宣布,3月25日起凡是台湾人及陆配皆可搭乘小三通及中转航班,金厦航线每日1班调整为最多6班,金泉航线每周2班调整为3班;马祖2条航线,由每周最多4班调整为14班。但如果陆籍人士所持证件为“金马澎入出境许可证”,依据现有相关规定,仍不能中转台湾。2020年2月10日起,为因应新冠疫情,台湾实施小三通“暂停措施”。
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二次访问大陆:今年2月8日至17日台湾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率团访问中国大陆。在北京停留期间,他与新上任的国台办主任宋涛以及当时仍是“准全国政协主席”的王沪宁举行了会面。香港媒体香港01发表的观察评论文章指出,夏立言近半年内两度访陆,“获见中共官员层级从副部级一下拉升至正国级,背后的意义恐不容小觑。……北京接待夏立言意欲透露的对台讯息,说明了此乃中共对台下一波行动的开端,中央或已定调将扩大规模与台湾各界精英交流沟通,甚至是‘开展广泛深入协商’”。
佩洛西访台 台海紧张局势急速升温:去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北京严厉警告声中访台,大陆解放军当晚宣布,从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包围台湾的六个海域空域展开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日本防卫省的报告指出,日方推定中国在4日下午陆续从内陆朝台湾方向发射9枚导弹,其中4枚飞越台湾本岛上空。去年全年中国总共派遣了1727架次军机进入台湾的防空识别区(ADIZ),数量近乎于2021年的两倍。而且在佩洛西访台之后,解放军军机不断飞越海峡中线。
夏立言在敏感时期访问中国大陆:去年解放军围台军演结束不久,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不顾台湾党内外劝阻,率团前往中国大陆访问。国民党新闻稿提到,夏立言与张志军两人就中国军演、农产品检验检疫问题、ECFA早收清单、两岸增加航点(恢复小三通)以及台商权益与投资保障等议题进行沟通。夏立言声称,已向中方反映台湾民众对于中国军方在台湾周边海域连日军演感到不满与忧虑。台湾总统蔡英文在民进党中执会表示,国民党在这个时刻,仍执意前往中国,令人民失望;国民党的做法,更是向国际社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洪秀柱与汪洋举行会晤:2022年2月,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前往北京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时任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的汪洋举行会谈。汪洋在会谈时称“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洪秀柱则说要在“反独促统”的目标上,加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民进党批评洪秀柱沦为中国统战的“棋子”,国民党立委则批评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却没打算与中国接触往来,改善紧绷的关系。
央视节目中出现王金平“求和说”:2020年9月,国民党原本打算派出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担任代表团团长出席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二届“海峡论坛”。但由于论坛举办前数日,中国大陆央视在社交媒体的“央视频” 报道王金平将代表国民党参加海峡论坛的消息时,打出“台海兵凶战危,这人前来求和”的标题,引起台湾朝野一致不满。国民党宣布取消以政党形式参加海峡论坛,同时表示,在这样的气氛下国民党还出团,可能会引起两岸民意的冲撞。

專家:有前提的開放是意在分化

中國這一波對台「利多」,一方面是部分恢復兩岸觀光旅遊,另一方面則是部分開放台灣農漁產品輸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措施大都設下了前提。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告,他們與國民黨是在「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基礎上加強溝通,未來將「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依法批准「符合大陸檢疫要求」的台灣文旦柚等農漁產品輸入。

中國文旅部則表示將「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且「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直航復航後」,也會開放福建團客赴台觀光。除此之外,福建省還公布了新一批的13條「惠台」措施,其中也包含對馬祖民眾赴福州的交通、住宿等優惠。

賴中強直言,中國這波對台措施實質上是「經濟脅迫」,「哪一個縣市聽中國的話,就給多一點;哪個縣市不聽中國的話,就給少一點」。他也反對台灣接受「恢復平潭直航」為開放福建團客的條件。他指出,平潭是「一國兩制」的實驗區,中方欲以此為樣板,迫使台灣接受「一國兩制」;台灣若順應中方要求,形同「在對方所設的局裡面,一步一步進入陷阱」。

此外,過去中國以台灣農產品有介殼蟲或農藥殘留等理由,片面停止輸入台灣產品。賴中強表示:「這次中國的反應真正證明的是,只要介殼蟲讀得懂『九二共識』,介殼蟲認為自己是『炎黃子孫』,只要願意去拜『一個中國』,去參加統戰團,那中國就會給你糖吃。」

張五岳則分析道,在北京政府看來,他們跟國民黨之間有「政治互信」,但面對5月20日即將上任的民進黨新政府仍沒有共識;由於「互信」基礎存在差異,中國於是對台灣採取「軟硬兩手兼施」的策略,特別是製造出「差別待遇」,對國民黨展現「主動積極跟善意」,「哪怕這些所謂的主動積極跟善意,基本上都是屬於比較漸進的、可控的,而不是大開大合的一步到位」。

張五岳表示:「北京意圖去分隔藍綠、意圖分化台灣的執政跟在野、意圖分化台灣的政府跟大多數的民眾。這種策略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台灣民眾的客觀認知跟投票行為的決定。」

中方這次僅開放福建居民赴馬祖,未開放前往金門,此舉被認為跟3月的「金門翻船案」有關。此外,福建海警29日在金門附近海域「依法常態化執法巡查」,也被視為中國對台的「軟硬兩手策略」之一。圖為3月台灣海巡在金門海域展開救援工作。

中國「惠台」措施效益多大?

在這波開放措施之中,距離中國比距台灣更近的台灣離島馬祖,再度成為關注焦點。部分馬祖當地人樂見上述政策,但這實際能創造多少觀光效益,許多人仍抱持謹慎態度。

馬祖南竿島一位民宿業者向DW表示,中國開放旅客到馬祖旅遊,「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我喜歡兩岸有交流,民間經濟也比較活絡」;但她也說,中國遊客恐怕「更想去101」。國民黨籍的連江縣議員陳貽斌也認為,馬祖過去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就不大,經常只是作為前往台灣的中轉站。

民進黨連江縣黨部執行長李哲宇則告訴DW:「基於平等互惠尊重的前提下,其實兩岸的正當交流不管是經濟或文化上的往來,我們都樂觀其成。」不過,他也擔憂馬祖未來過度依賴陸客觀光經濟,在中國隨時可能片面中斷的情況下,恐怕對當地衝擊巨大。

面對中國政府設下前提、對台灣「出招」,民進黨政府的回應主要聚焦於兩岸是否「對等」的交流與開放。台灣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樂見中國「拋出善意也付出行動」;事實上,台灣方面也在「釋出善意中」,例如3月到5月已有數千團台灣團客登記到中國旅行,「就等對岸做出對等回應」。陸委會則表示,團客赴台被設下條件,「相關安排既不符合對等開放原則,也不是觀光旅運的常態」。

賴中強指出,中國若真希望與台灣討論觀光旅遊與農產品開放,應依循既有的協議機制,而非「用脅迫方式逼台灣政府就範」。

張五岳則認為,台灣政府仍有必要一定程度地向中國開放,在做好管控的前提下主動釋出開放的善意;如此一來,有助於強化台灣內部朝野共識,並讓國際社會更支持台灣的務實彈性,同時也弱化北京進一步對台施壓的正當性跟合理性。「如果大家所採取的都是0跟1之間,全然開放跟全然管制之間(的選擇),那兩岸之間的僵持,必然還是延續。」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