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7T12:51:51.491Z
今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有可能跌破9亿平方米及9万亿元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五(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何立峰在一个关于保交房的视频会议上表示,要着力分类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保障购屋人合法权益;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订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央行进一步松绑房贷政策

周五当天,中国央行也对房贷政策再松绑。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宣布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从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至2.35%和2.85%;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首套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下限下调5个百分点至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

房地产各项数据触目惊心

本周五早些时候,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系列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量和价格大幅下降的数据。

今年1-4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房屋新开工面积23510万平方米,下降24.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006万平方米,下降25.6%。房屋竣工面积18860万平方米,下降20.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46万平方米,下降21.0%。

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从2022年4月转为负增长以来,迄今一直没有转为正增长。而今年前4个月的跌幅,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1-4月份,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92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4月末,中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45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4.5%。

1-4月份,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下降28.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1%。

分析认为,如果持续这种趋势,今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有可能跌破9亿平方米及9万亿元。2021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曾达到创纪录的17.94亿平方米,销售额高达18.19万亿元。2022年,中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平方米和13.33万亿元。

相关图集:盛极而哀 中国房产业风雨飘摇

房企接连爆雷: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2024年2月28日表示,27日遭债权人提出了清盘呈请。消息一出,碧桂园28日在香港股价下跌约12%。在中国政府欲重建各界对房地产业的信心之际,此事也对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此前碧桂园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现资金问题的中国大型开发商之一,但2023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67亿美元。9月中,碧桂园获得债权人的批准,将六只境内债券的偿还期限延长三年。
恒大资不抵债:中国房产巨头恒大集团才刚于今年1月底遭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资不抵债,勒令清盘。碧桂园债务估计约1.36万亿人民币(约1900亿美元),接近其1.43万亿人民币的资产;恒大集团负债则达到3000亿美元。恒大2023年9月22日提交给证券监管机构的公告中称,由于房地产销售不如预期,该公司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350亿美元的债务重组的方案。9月底,恒大证实其创始人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2021年恒大陷入资不抵债,导致了一系列开发商违约,引发了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崩解。
金融信托巨头陷入财务危机:2023年8月,有报道称中国最大私人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出现财务危机,无法完成信托产品的兑付,影响范围可能达到人民币3500亿元。其母公司中植集团也承认有流动性困难,计划债务重组。8月16日,约二十名抗议者在北京中融信托大楼前抗议要求还钱,他们购买了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却无法得到兑付。信托业历来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业的爆雷也使信托业陷入危机。
放松限购刺激房市效果不彰:中国央行2023年8月宣布降低首次购房者现有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部分城市的购房首付款比例。从8月末到9月初,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相继官宣实施"认房不认贷"政策,名下无房人群的购房门槛比之前降低,不少购房人将由二套房资格变为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大幅下调。此后有报导指北京的房产交易出现小幅反弹。但更多的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可能会使房地产交易中产生短期反弹,但不足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空置房屋“14亿人住不完”:据中新社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贺铿9月23日在2023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大会上称,“现在房地产供应过剩,空置的房屋究竟有多少,各个专家估出来的数字相差很大,但是14亿人可能住不完。”他认为“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型,早转型早主动”。
数百万套房屋未售出:资产管理集团思睿投资(Grow Investment)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调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可能需要多年甚至长达十年的时间。“原因是,我们为中国人建造了太多的住房。”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底,全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为6.48亿平方米。根据路透社的计算,以平均房屋面积90平方米来算,中国未售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当于720万套房屋。这还不包括因现金流问题已售出但尚未竣工的大量住宅项目。

新措施有何影响,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过去两年里,中国政府多次出台支持措施,但未能扭转房地产行业的颓势。上海一家出现违约的开发商的高管表示:"与之前的所有政策相比,此次去库存的政策被认为是相当有力的。从心理上来说,这会让投资者认为政府正在'埋单',并将风险从房地产转移到银行和地方政府。"

受新的刺激房地产措施的影响,沪深300金融地产指数本周四上升了3.5%,A股房地产板块周五甚至有十几只股票涨停。

麦格理银行( Macquarie)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表示:"政府介入购买住房库存,这是一个积极且令人鼓舞的方向。但为了评估影响有多大,关键问题是谁将为购买提供资金以及最终将提供多少资金。"

高盛预计,到 2023 年底,中国可售住房库存价值为13.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87万亿美元),由于部分建设尚未完成,需要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才能建成。

《联合早报》援引香港银河证券中国房地产研究主管郑怀武的研报指出,收购存量住房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果政府要向开发商购买500万套住宅,预计至少要花费1.8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包括多家房地产巨头在内的大批房企深陷债务危机,中国地方政府也债台高筑。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约9.32万亿元。新华社今年3月报道,根据今年的预算报告,截至2023年末,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40.74万亿元。

中国计划今年内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万亿元的超长期国债被视为增加公共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本周五,首批4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国债开始发行,票面利率为2.57%。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此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是"为了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房地产业占GDP的比例为7.34%,间接带动的相关产业占9.9%,合计约占GDP的17%。

(综合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