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d Riegert
2024-05-18T07:14:16.494Z
马耳他为同志平权举行的游行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里对LGBTQ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友好的地方,” 卡米莱里(Catherine Camilleri)谈起她的家乡马耳他 – 一个拥有52万居民的地中海小岛时说道。LGBTQ代表:女同性恋(L)、男同性恋(G)、双性恋(B)、跨性别(T)和酷儿(Q: 非二元性别)人士。“我们很高兴有一个支持我们的政府。当然,如果你是LGBTQ人士,可能偶尔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歧视。但在马耳他,正面的声音远远高过负面的。” 卡米莱里曾长期居住在美国,现在她在马耳他的戈佐岛(Gozo)为一家LGBTQ团体做义工。她对马耳他再次成为欧洲最具同性恋和跨性别者权益的国家感到高兴。 

自2009年以来,国际性少数群体联合会(ILGA)欧洲分会发布了欧洲彩虹地图,根据74项评估标准衡量LGBTQ人士在法律和社会层面的接受程度。

性少数群体的世外桃源 – 马耳他戈佐岛上的姆贾尔市(Mgarr)风光

马耳他:禁止性倾向矫正治疗

在性少数群体权益方面,马耳他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符合至少89%的要求标准。“LGBTQ社区在过去五六年里得到了蓬勃发展。马耳他的法律制定者在推动政策方面非常活跃。例如,马耳他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对同性恋者进行扭转疗法的国家,” 卡米莱里说道。虽然偶尔还是会收到一些恶意电子邮件或仇恨言行,但作为一个规模不大,且以天主教为传统的国家,马耳他成为LGBTQ人士自由生活之地还是很惊人的。 

彩虹地图显示,欧洲在诸如平权婚姻、同性恋伴侣收养权、性别认同、性别归属认同以及打击仇恨犯罪等权利方面存在东西方差距。ILGA调查结果显示,曾由民族保守主义政党执政的波兰在欧盟排名倒数第一,仅符合15%的评估标准。

社会在发生变化:2017年时,一些马耳他人仍在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同性婚姻

波兰:仇视LGBTQ

茱莉亚·卡塔(Julia Kata)对此给出了解释。卡塔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现在在波兰首都华沙一个跨性别组织(Trans-Fuzja)为跨性别者提供帮助。卡塔指出,波兰几乎没有为LGBTQ人群提供任何特殊法律保护。“我们没有反对仇恨言论的法律。我们的法律中有针对仇恨犯罪的处罚,但并不包括基于性取向、性别或身份的攻击 – 这些仅被视为普通违法行为。”与马耳他不同,在波兰歧视主要来自其(前)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PiS)及其亲党媒体,卡塔说道。

自2015年极端保守的法律与公正党执政以来,情况一直在恶化。“仇恨无处不在。比如你会听到有人说:‘你的跨性别/同性恋孩子对其他孩子构成了威胁’。当媒体每天都在发布这样充满仇恨的言论时,你会觉得呆在这个国家不再安全了。”卡塔认为,许多人离开波兰是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忍受这种情况。

你可以向家人出柜,但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接受。卡塔认为,波兰迫切需要引入民事伴侣登记制度,或者更好的是能够实行同性婚姻。然而荒谬的是,如果孩子想要进行性别调整并更改姓名则必须去法院起诉自己的父母。根据波兰法律,这种情况被视为父母在填写出生证明时出现错误,只能通过法院进行更正。 

虽然华沙也有同志骄傲游行,但在社会接受方面,情况并不理想

欧洲:为跨性别者提供更多权利

总体来说,国际性少数群体联合会(ILGA)在欧洲看到了积极的发展趋势。“确实存在对跨性别群体的针对性攻击,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国家和政府开始改革跨性别者权益保护法,比如德国。政界人士对性少数群体展现了更多理解,并决心推进改革进程,”该联合会官员胡根杜贝尔(Katrin Hugendubel)对德国之声表示。  

西班牙在ILGA评估中取得了显著进步,因其通过了一项基于当事人自我性别认定的跨性别法案。禁止对双性儿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基于性取向或身份认同的歧视也不被允许。摩尔多瓦和克罗地亚在ILGA排名中也较去年有所进步。摩尔多瓦的亲欧政府已经通过了一项关于性别认同的法律。克罗地亚则扩大了同性恋伴侣的收养权。

波兰反LGBTQ示威游行:保守派反堕胎活动者要求保持传统家庭模式(2020年档案图片)

“这是我们看到的希望之光,这是积极的消息,” 胡根杜贝尔称赞道,多年来,她都在布鲁塞尔担任ILGA组织负责人。作为一个机构,人们不能对欧盟抱有太多期望,因为在家庭法律方面,欧盟没有管辖权,这是由成员国各自负责的领域。尽管欧盟反歧视指令已在工作场所适用,但欧盟成员国也阻止了将该指令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可能性。胡根杜贝尔认为,如果成员国展现政治意愿,欧盟还可以做得更多。

相关图集:柏林骄傲游行:反对仇恨、战争和歧视

为什么叫做“克里斯托弗大街纪念日”?:在德国许多城市,“骄傲游行”也被称为克里斯托弗大街纪念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简称CSD。克里斯托弗大街是纽约石墙酒吧的所在地。警察对这个著名的同性恋酒吧进行突袭,1969年6月28日凌晨,纽约同性恋者等群体对警察过度使用武力开始暴力示威,这被称为“石墙暴动”。从1970年6月28日的第一个石墙暴动纪念日起,美国开始举办骄傲游行。
对抗偏见:柏林的骄傲游行则始于1979年,发起者是长期从事维权活动的盖泽(Bernd Gaiser/图)。盖泽在2018年告诉德国《时代周报》:“只有当我们,作为同性恋者,走到公众面前,直面社会时......才能迫使他们改变对我们的态度。”1979年,约500人参加了第一场骄傲游行,在这个当时还东西两隔的城市。
事关权利抗争:每年的柏林骄傲游行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主题由一个公共论坛决定。1998年,该活动首次以“我们要求平权”为主题,这个活动变得更加政治化。2022年的主题是“在爱中团结——反对仇恨、战争和歧视”。组织者要求加快调查针对LGBTIQ人群的仇恨犯罪,并要求对歧视采取零容忍态度。
一直不乏政治性:克里斯托弗大街纪念日(CSD)每年倡导的主题不仅针对LGBTIQ社区,也包括更普遍地促进人权和打击歧视。CSD也主张环保。在这张图片中,一位参与者举着呼吁环保的纸牌,上面写着“避免塑料垃圾!”
来自主流政界的支持:2001年2月,同性伴侣关系在德国合法化,这主要归功于中左翼的社民党(SPD)政府的努力,他们不顾中右翼基民盟(CDU)的抗议,通过了相关法律。时任联邦议院议长、社民党人蒂尔泽(Wolfgang Thierse/左)也出席了当年的柏林骄傲游行,以示支持。
穿着警服游行:2014年,波茨坦警察局长克林伯格(Marko Klingberg/中)冒着受纪律处分的风险,穿着他的警察制服参与到当年游行中。克林伯格当时是同性恋警官协会的联邦副主席,他认为不能穿其制服的规定是歧视性的,并无视这一规定。他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只是和上司打了一个电话。
每年一位MISS*ter CSD:自1991年以来,每年都有一位在政治观点、个人魅力、口才等方面令观众赞叹的人物被授予Miss CSD (CSD小姐)的称号。候选人的性别、性取向、年龄或出身并不重要。为了与时俱进,本着多元化和宽容的精神,该称号在2016年更名为MISS*ter CSD(CSD小姐*先生)。
婚姻平权:2017年的游行发生在当年10月1日同性恋婚姻在德国合法化前。在同性婚姻法案投票前,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对议会代表说了一句名言:“凭自己的良知投票”。此举没有影响她在保守派选民中的支持度,她也确保了同婚法案的通过。
戴着口罩也不影响发声:2020年的游行因新冠疫情的封控措施而取消,游行在2021年恢复。不过对比之前,2021年的游行人数明显要少,分两场举行。不过,参与者们并没有被病毒吓到,带着口罩也不妨碍为平权和社会宽容发声。
狂欢时也要注意风险:今年游行的参与者不仅要应对新冠疫情,还要面对新出现的猴痘风险。柏林已经登记了1000多个病例。不过,一项新研究表明,猴痘病例95%是通过性活动传播的。美国卫生官员担心,猴痘可能成为像淋病、疱疹、艾滋病一样的流行性性传播疾病。

德国在ILGA评估中处于中等水平

卡塔对波兰前景的展望好坏参半。虽然波兰存在恐同和仇视跨性别者的氛围,但情况也并非非黑即白。社会中既存在进步也有倒退现象。“很难说:‘情况非常糟糕’又或者‘一切都不错’,因为众多令局势恶化或好转的因素同时存在。我会说,我们目前处于一种混乱状态。”

即使是在排名第一的马耳他,也不是事事完美。卡米莱里希望非政府组织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加强与天主教会的对话。“即使在我们这儿,仇恨也没有被根除。但一旦有事件发生,社会一定会做出反应,并站在LGBTQ群体这一边。” 

德国在ILGA评估中得分为55分(满分100分),属于中等水平。不过今年4月,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了《性别自决法》(Self-Determination Act),该法案将大大简化在政府登记处更改性别身份和姓名的程序。因而未来德国此项排名可能会上升。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