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ley Rahn
2024-05-24T10:38:35.376Z

台湾总统赖清德宣誓就是三日后,中国举行大规模环台军演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台湾总统赖清德5月20日宣誓就职数日后,中国举行为期两日的「联合利剑-2024A」大规模环台军演。
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誓言捍卫台湾民主,并呼吁北京停止对台湾文攻武吓。
中国领导层将台湾视为中国领土,必须与大陆 「统一」,而且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发言人李熹周四对官媒表示,环台军演是对「台独」势力的「有力惩戒」,也是「对外部势力干涉挑衅的严重警告」。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对德国之声表示,中国近年来发展出「以军事手段传递政治信号」的行为模式,这一次也不例外。

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发布的演习区域示意图
台湾的「不对称」战力
台湾国防部谴责中国军演是「不理性挑衅、破坏区域和平稳定行动」,并表示已检派海、空及地面兵力应对,「全体官兵严阵以待」。
近年来,随着不对称战力(又称「豪猪战略」)的扩大,台湾对中国解放军的防御能力也随之增强。该战略主张使用使用较小型但高效的武器来对抗规模较大的敌方武力。
根据美国国会近期一份关于台湾防务的报告,华盛顿正推动一种非对称防御战略,该战略「设想台湾投资旨在通过结合反舰导弹、水雷和其他类似的小型、可分散且相对便宜的武器系统来削弱两栖入侵的能力」。
这包括使用无人机,例如去年推出的国产「锐鸢二型」无人机。
相关图集:这些年,台湾自制的那些军事装备
台湾首艘潜舰国造「海鲲军舰」:台湾首艘潜舰国造「海鲲军舰」2023年9月28日举行下水典礼。台湾总统蔡英文在致词时说,“我们做到了”,“历史将会永远记得这一天”。海鲲号造价逾493亿新台币,长约70米,宽约8米,高度18米,配备6具鱼雷发射管、MK48重型鱼雷、UGM-84鱼叉反舰飞弹。蔡英文表示,海鲲号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台湾将会有三艘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潜舰。但一些防务分析人士认为,海鲲号入列服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台湾目前有两艘剑龙级潜舰,是上世纪80年代向荷兰购入。
云豹装甲车:云豹装甲车(CM-32/33/34)是中华民国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研发的八轮传动装甲车,于2002年完成首辆原型车。图为CM-32指挥车型。而CM-33为榴弹机枪装步战斗车,CM-34为30公厘机炮装步战斗车。据中央社援引台湾國防部資料,雲豹八輪甲車共可乘坐9人,巡航里程達800公里,轉向半徑11公尺,采用八輪全時傳動模式,具高度機動、越野與涉水能力。台媒报道称,CM-34最高速每小時100公里,車身防護可抗12.7公厘機槍射擊,武器系統有效射程3000公尺。
「玉山舰」下水:「玉山舰」是新型两栖运输舰,该舰于2021年4月13日在高雄港区下水。中央社援引台湾海军报道称,此军舰将担负两栖作战、外离岛物资支援、人道救援等任务。此运输舰以台湾最高峰为典故,命名「玉山舰」,预计2022年交舰。
「国舰国造」的里程碑:台湾总统蔡英文和国防部长邱国正等人出席了「玉山舰」的下水典礼。蔡英文表示,玉山舰除了是台湾海军首艘万吨级两栖运输舰外,「更是依据国防战训需求而设计建造,是国舰国造的另一里程碑,相信有了这艘运输舰加入,能强化海军执行任务能力,让国防力量更加坚实」。
沱江级巡逻舰:根据中华民国海军网站,台湾「國艦國造」计划对于沱江軍艦建造、磐石軍艦建造和光華六號後續艇建造给出详细说明。其中沱江軍艦係(图)為迅海計畫建置的多功能三級艦;具有雷达隐身功能和“強大的打擊火力以及高存活性設計”。第一艘原型舰2012年11月动工建造,2014年3月举行下水仪式,同年12月交付。
磐石軍艦——台湾海军吨位最大的船舰:磐石舰的全名“磐石号快速战斗支援舰”,属于油弹补给舰。其名称典故来于台湾百岳之磐石山,在2015年1月交舰,是台湾排水量最大的船舰。据报道,磐石舰担负油弹补给与人道救援任务,舰上有野战医院,甲板与机库可以各停放一架33吨直升机。
光华六号后续艇:光华六号后续艇是台湾国际造船(CSBC)为中华民国海军制造的导弹快艇,属于近岸作战打击兵力。这是依据中华民国海军“光华六号”计划案建造的导弹快艇,中华民国海军网站表示,“因应台海战备需求,海军需筹建性能较优、耐波性较佳之大型飞弹快艇”。“光华六号”计划共建造30艘导弹快艇,全案已于2011年12月2日完成。
正在制造的防御潜舰:除了「國艦國造」外,也有「潜舰国造」,也就是自制防御潜舰。中华民国海军自行研究并设计建造的柴电潜舰在2014年时开始规划,并于2016年首度正项编列预算启动。该自制防御潜舰由台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负责规划并与美国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共同研制,排水量大约2500吨到3000吨之间,由台湾国际造船公司负责建造。预计首艘原型潜舰最快2024年下水、 2025年正式成军。
雄风系列反舰飞弹:除了舰艇外,台湾在反舰飞弹和制海武器领域也进行自主研发,最有名的当属“雄风”系列。该类型的反舰飞弹普遍装备于大中小型作战舰艇上,其研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分I/II/III三个型号,其中图为III型(简称“雄三”)超音速反舰飞弹。台湾军方没有正式公布“雄三”的有效射程。
经国号战斗机:经国号战斗机又称F-CK-1战斗机,这是台湾在美国技术协助下设计、开发的一种轻型超音速多用途喷气战斗机。在中华民国空军的规划下,此战斗机与台湾从法国采购的幻影2000-5战斗机以及从美国采购的F-16战斗机,一同构成台湾空军防卫的主力。这是1980年代在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指示下展开的“自制防御战机”,命名为“经国号”以纪念蒋经国。
“经国”配“天剑”:台湾自主制造战机的发展专案分四个部分,分别为“鹰扬”、“云汉”、“天雷”和“天剑”。其中“鹰扬”发展机身,“云汉”发展引擎及其相关系 统,“天雷”发展航电系统,“天剑”发展空对空导弹。图为天剑二型空对空导弹,此中程导弹是由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在美国协助下为经国号战机所研发生产的装备。
自制的高教机“勇鹰”:蔡英文上台后力推 “国机国造”计划,图为被视为台湾本土制造代表之一的新式军用高级教练机 “勇鹰”,该原型机在2019年9月亮相。据媒体报道,勇鹰(T-5 Brave Eagle)属于第五代高级喷气教练机,也能在“平战转换”的需求下转换为攻击机的角色,执行防卫作战的任务。
锐鸢无人机:锐鸢无人机,原名 “中翔二号”无人机,是台湾中科院研发的战术型无人飞机系统。据报道, 此系统具有快速部署、长时滞空巡侦、目标监侦定位、电子反干扰与即时影像传输等功能,目前在台湾岛地面部署,进行战场侦察、不对称作战与提供天然灾害救灾资讯等任务。
“天弓三型”地對空武器系統:除了“国机国造”计划外,台湾也在反战术弹道导弹方面推出 “层系计划”,由中华民国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天弓防空系列。其中,天弓三型(简称“弓三”)被专门编列为 “强弓专案”。据研发者介绍,弓三武器系統除了飛彈及箱之外,其射控系統包含相列雷達、戰術中心、電源車、通信中繼及發射架,可同時接戰高性能戰機、巡弋飛彈、反輻射飛彈及短程戰術彈道飛彈等多目標威脅。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统是高度整合的射击指挥系统,是台湾参考各国现代化设计后自力研制的多管火箭炮。该系统1997年正式公开,2012年9月1日移交台湾陆军。据报道,整套系统以射击指挥车、炮车、AT8X8弹药车和三种规格的炮兵火箭组成。这一射击指挥系统具有可自行判断弹种、自动依弹种计算射击诸元、自动调整发射器高低角度与射界等特点。
而移动式岸防巡航导弹系统(CDCMs)等低成本弹药可以摧毁中国昂贵的海军舰艇和装备。
隐形快速攻击艇和微型导弹突击艇是其他相对便宜但非常有效的装备。它们可以分散在台湾各港口的渔船上。
水雷和快速布雷艇则可使任何入侵海军的登陆作战复杂化。
台湾的天然屏障
地理位置是台湾防务的另一项优势。全面攻台需要派遣数十万军队穿越台湾海峡,这将是一项漫长而艰难的行动,大批船只容易受到攻击。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问题研究员萨克斯(David Sachs)写道:「入侵台湾或成功实施封锁 」将是 「现代史上最复杂的军事行动」,需要海陆空三军协调并与网络战同步进行。
萨克斯指出,季风季节意味着登陆行动一年中只有几个月可以进行。
此外,入侵部队需要的深水港口或足够大的海滩登陆点非常少。台湾本岛东海岸遍布悬崖峭壁,为大规模入侵提供了天然屏障。西部海岸水浅,这意味着大型船只需要停泊在离岸较远处。
水雷、快速攻击艇和导弹攻击艇,加上部署在海岸和附近岛屿上的陆基弹药,将在解放军建立滩头堡之前最脆弱的阶段进行反击。
![]()
台湾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萨克斯强调,即使入侵部队能够建立滩头阵地,台湾的多山地形也会限制军事行动。
台湾首都台北坐落在群山环绕的盆地中,只有少数几个入口,给防御阵地提供了优势。
台湾还为城市游击战做了准备,以防解放军成功登陆。
便携式防空系统(MANPADS)和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等移动式反装甲武器可以用于城市战斗,而建筑物可以改造成兵营。
台湾增加国防开支
台湾还在大型武器系统上投入巨资。
美国是台湾最大的军事援助国,数十年来,华盛顿一直根据《台湾关系法》向台湾出售武器,该法允许供应「防御性」武器。
台湾仍在等待美国交付价值19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包括战斗机、坦克、导弹和小型武器。2019年至2023年,台湾政府的国防支出平均每年增加近5%,从GDP的2%提高至2.5%。
尽管增速放缓,但2024年的国防支出预计将再次增加,达到188亿美元。
中国想通过演习达到何种目的?
近几十年来,中国以吞并台湾为目标,不断扩大其军事能力并使其现代化。
在台湾政局偏离北京利益的高调时刻,或者在美国议员与台湾官员接触之后,北京往往会在军事上「秀肌肉」以表明立场。
北京称台湾总统赖清德为「危险分裂分子」。2022年8月,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后,中国在台湾周边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环台军事演习。
台湾淡江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五岳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此次的演习规模似乎小于2022年8月的演习,与当年的实弹军事演习不同,北京这次没有宣布「禁飞区」,而且演习只持续两天。
张五岳指出,「联合利剑-2024A」军演的名称透露了可能还有B、C等后续演习;这一次,尽管北京升高了压力,但现阶段看来,「风险仍然可控」。
不过,张五岳认为中国很有可能闯入台湾离岛禁限制水域,以此「正式打破」此一概念,正如同过去几年来推翻了「台海中线」的默契一样。「北京现在是采取一个不断渐进、不断推进的方式,希望每一次的方式都能够加大力度。」
关于中国军事演习对台湾社会的影响,防务研究员苏紫云认为,随着震撼效应的逐渐消退,中国旨在分裂台湾民众士气的「灰色地带」战术的有效性逐渐减弱。
(周昱君、李宥臻、Monir Gahedi对本文亦有贡献)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