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最低工資改一年一檢兼考慮通脹及經濟增長 評論:仍是孤寒財主心態

香港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建議,法定最低工資將由目前「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而未來調整最低工資水平時,將同時考慮通脹及經濟增長因素。首個按新檢討機制得出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會於後年2026年5月1日生效。港府稱,可以令最低工資水平更緊貼社會經濟變化,並更有效保障基層僱員收入。有餐飲業僱主表示,「一年一檢」對他們影響不大,並指現時經營壓力主要來自租金等開支而非薪金。工會稱,新機制依然難以令最低工資水平有顯著增幅,又稱最低工資委員會的組成一直存在結構性問題,難以反映工人聲音。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星期二(30日)宣布,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將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每兩年檢討一次,改為一年一次,令最低工資水平更緊貼社會經濟變化,更有效保障基層僱員收入。工資水平則會以新的方程式計算,包括確保最低工資調整幅度,不低於整體甲類消費物價通脹;另外會考慮經濟增長因素,將最近一年的經濟增長比率,減去之前十年的平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比率,再乘0.2,上限不多於1%。
第一個按新檢討機制得出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會於2026年5月1日生效。而最低工資委員會最遲今年10月底,會向特首提交最後一份「兩年一檢」的建議報告,下一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會於明年5月1日生效。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委員會的建議已經在防止工資過低與盡量減少低薪職位流失的目標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同時顧及維持香港的經濟發展及競爭力,而以方程式調整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更具可預視性和透明度,減少爭議。
香港於2011年起實施法定最低工資,上次調整是2023年5月,十二年間工資水平由每小時28元增至40元。
僱主:最大經營壓力並非人工開支
餐飲業僱主Victor表示,業界近年都要用比法定水平更高的薪金請人,認為「一年一檢」對他的影響不大,而目前面對最大的經營壓力,並非人工開支。
Victor說:「在於餐飲業僱主角度,最低工資沒有實質影響,業界通常都以較高薪金請人。因為香港是自由市場,若無人願意做,僱主必然要把工資調高來吸引人來做。其實現時僱主最大壓力是租金、差餉、燈油火蠟等,電費亦不再有減免,整體開支已上升三分之二,工資已不是最主要加重成本的因素。」
勞權監察:新機制不會令工資水平有顯著增幅
香港勞權監察總幹事蒙兆達表示,雖然新的檢討機制,將通脹與經濟增長納入考慮因素,但認為不會令工資水平有顯著增幅。
蒙兆達說:「表面上是與工人共享經濟繁榮,但實際是反映著猶如『孤寒財主』的心態。舉例該年經濟增長有3%,而過去十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2%,這樣除通脹以外便有額外的工資增幅,不過計算時卻要把這個數字乘以20%,最終只多得0.2%額外增幅,即使將餅造大了亦只得到『餅碎』, 根本談不上共享經濟成果。」
建制派工會難以反映勞動階層聲音
蒙兆達又說,最低工資委員會的組成一向有結構性問題,委員會的勞方代表亦屬建制派工會,在現時香港的政治環境下,勞方代表更難以真正反映勞動階層的聲音。
蒙兆達說:「你很難期望建制工會在委員會內可反映到作出實質改變的聲音,因為建制工會在自主工會陣營瓦解後扮演的角色,就是全面擁護特區政府施政,即使政策與其立場有牴觸,都會將政治凌駕於對工人的保障。」
他表示,香港最低工資水平與世界很多已發展經濟體相比是相當低,假如未來沒有大幅調整,貧富懸殊狀況將難以有改變。
記者:宋子杰(倫敦)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