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出戰地方選舉命途各異 港人為何熱切投身英國政治? 兩位移英港人參選今屆英格蘭地方選舉,他們分別接受本台訪問,分享港人投身英國政治的心聲。
路透社資料圖片

今屆英格蘭地方選舉,前香港中西區區議員吳兆康以及退休教師Charlie,分別在英格蘭東南部的禾京咸(Wokingham)及大曼徹斯特的索爾福德(Salford),代表自民黨及保守黨參選。結果吳兆康以29票之差險勝,取得其選區最後一個議席;Charlie則只能在逾3000張選票中,獲得202位選民支持。這兩位在英國參選的香港移民分別接受本台訪問,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

一個是有5年議會經驗的前區議員,另一個是桃李滿門的退休教師。他們一同在今次英格蘭地方選舉出戰,以「結果論」來看,一位成功、一位失敗;但他們的故事,為香港移民在英國參政寫下重要篇章。

勝者自覺肩負港人期望 敗者移英初嚐參選滋味

2-2.jpg
雖然已經歷兩次低票落敗,但離開香港政治上「解禁」後,退休教師Charlie仍然表示只要保守黨需要,不介意再度擔當地方選舉候選人。(梁銘康攝)

Charlie五年前就來到英國退休,更早於去年首次代表保守黨參與地方選舉;與2021年才移居英國的吳兆康相比,二人的生活和選舉經驗不盡相同,他們對參選也有不同看法。

吳兆康指,今次參選期間,感受到港人社群對他的期望。他說:「今次選舉我是首位前區議員在英國參選,亦有很多香港人無論透過網絡、在街頭、在網上或者不同媒體,都會對我有很多支持、鼓勵和期望,所以我覺得我要做到最盡、拼到很盡,肩負了很多……大家的眼光和期望,有一份使命感,和這份象徵意義很大。」

至於Charlie,因為他在香港的教席屬於公務員性質,所以在港時必須嚴守政治中立原則。他坦言若非移居英國,根本不會有機會涉足政治,因此參選的原因相對簡單。

Charlie說:「其實第一次(參選)都沒有甚麼期待,只是想多了解政黨運作,還有地方議會的運作。因為英國地方議會權力很大,可以收市政稅、計劃社區的發展,所以我(第一次)主要是想了解多一些;今次也是一樣,跟去年一樣,每個黨都需要候選人在選區參選。」

一個嘆高樓大廈難拉票 另一個解鎖拉票「英國模式」

Charlie今年出選的選區近年大規模重建,由索爾福德市內其中一個罪案率最高的區域,變成一個新建住宅大廈林立的社區。不過這個轉變,卻令拉票工作變得困難。

Charlie說:「越是大城市,尤其是曼徹斯特,你是很疏離的。每一幢大廈有二、三百個單位,你無法進入大廈接觸潛在選民,所以其實是頗困難。」

至於在香港習慣以擺街站拉票,及與選民直接交流的吳兆康,來到以獨立屋及半獨立屋為主、居民習慣駕車代步的英國社區,拉票方式亦自然要調節為「英國模式」。

1.jpg
在半山區擺街站接觸市民是吳兆康以前的工作日常,但來到英國東南部的低密度社區,就要改變策略,逐家逐戶登門拜訪居民。(吳兆康Facebook)

吳兆康解釋:「英國多數會敲門拉票,敲門拉票的話可以肯定開門的就是你區內的選民,跟以前在半山很多人可能是購物,或者上班上學……這個方法需要很長時間才可以接觸到選民,但每次都可以傾談得更具體。」

敗者預言會盡黨員責任屢敗屢試 勝者望勉勵同路人

Charlie明知工黨在大曼徹斯特勢力穩固,但仍因理念相近而加入保守黨,並為保守黨屢敗屢試,打一場明知幾乎必敗的選戰;反觀吳兆康則一擊即中,即將開始在英國重投地方議會工作。

雖然已連敗兩次,不過Charlie已經預告,只要保守黨有需要,他仍然願意繼續參選,也是履行香港人投入社區的責任。

Charlie說:「參選其實是對黨的一種回饋,加入了政黨就應該做一個好的黨員,黨有需要有人落區參選的話,我會做的……作為一個英國人,在這裡生活,投入政治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覺得香港人來到這裡退休,如果甚麼都不理,那會有點可惜,起碼改善自己的社區,是我們自己的責任。」

吳兆康參選前曾表示,希望今次參選可以鼓勵其他港人一同在英國參與選舉、投身政治。他表示,今次有幸一擊即中,更證明港人在英國投身議會,完全是可行的。

吳兆康說:「我們看到投票日,在香港人群組見到很多人出來投票……其實很多不同地方有志的香港人,是真的可以考慮一下參選,當地人只要見到你有心去敲門,去談他們關心的事、甚至是介紹香港人的經歷,當地人都非常接受。」

前港督彭定康曾在多個場合表示,「相信假以時日,英國將會出現一位港裔首相」。吳兆康亦認為,只要港人不斷嘗試,終有一天,英國會出現港裔國會議員,甚至首相。而他已身體力行,踏出港人在英參政之路的第一步。

記者:梁銘康(曼徹斯特) 編輯:施芷珊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