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會見被華制裁議員 斥中國制裁「令人無法接受」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歐洲之行步入尾聲之際,英國首相辛偉誠和外相卡梅倫與5位被中國政府制裁的英國國會議員會面,強調北京的制裁「令人無法接受」。會上議員向首相反映香港政治犯及中共滲透等問題,並再次建議政府將中國列入「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的「強化」級別。
英國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在社交平台發帖,表示他和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在周三(8日)早上和5位被中國政府制裁的英國國會議員會面,討論他們被制裁的情況,並明確表達對他們的支持:「中國對英國議員實施的制裁令人無法接受,我們繼續對此深表關切。」
5位出席會議的議員,包括上議員奧爾頓(David Alton)、肯尼迪(Helena Kennedy),以及3位下議員,包括執政保守黨前黨魁施志安(Iain Duncan Smith)、英國外交部歐洲事務國務大臣加尼(Nus Ghani)及奧布萊恩(Neil O'Brien)。
被北京制裁三年 議員繼續關注香港政治犯及中國滲透
英國政府在2021年3月跟隨歐盟、美國和加拿大,制裁新疆公安廳廳長陳明國等4名中國官員,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除了凍結他們的資產外,更實施入境限制,以回應中共在新疆的人權惡行,是天安門屠殺後首次。中國政府隨即反制,向上述英國議員等9名英國人和4個實體實施制裁,指責他們「惡意傳播謊言和虛假訊息」。
參與會面的英國下議員奧布萊恩在社交網站交代會面內容:「在被北京制裁三年後,我和其他被制裁的國會議員今天會見了首相和外交大臣。我們討論了抵抗中國不公平經濟政策,以及回應中共對英國及其盟友侵略行動的下一步措施。」
出席會面的上議員奧爾頓(David Alton)書面回覆本台查詢,表示英國政府每年都會和被中共制裁的議員會面。而今年的會議討論了新疆的「種族滅絕」(genocide)問題、中國對英國大學及機構的「顛覆」(subversion)、英國境內的孔子學院問題、中國政府對英國的網絡攻擊和資料竊取,並特別提到英國公民黎智英,以及黃之鋒等香港政治犯。
議員更向首相及外相提出建議:「我們說,中國也應該被列入『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的『強化』級別,並應對那些在中國侵犯人權的個人實施制裁,包括破壞香港『一國兩制』及國際條約的高級官員。」
「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是甚麼?
參與會面的5位英國國會議員,大部分都是「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的成員。 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接受本台訪問時解釋,英國去年通過的《2023年國家安全法》,新設立「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Foreign Influence Registration Scheme),如果中國被列入計劃的「強化」級別(Enhanced tier),那麼任何由中國政府擁有、資助,或和中國政府有關的個人和實體,都必須向英國政府登記,闡明和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及在英國的活動;而孔子學院,以及和中國大使館有關係的個人或團體,就是最佳例子。
她認為這有助於英國政府掌握中國帶來的威脅,了解某些團體背後的利益關係,增加透明度。
鄺頌晴說:「現在有何問題?就是無法反映中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這是第一。第二就是英國個人或機構做一些投資和合作時,都無法知道這些單位到底是否有國家贊助或支持,對許多消費者或從業員而言都不夠透明度,他們也無法知道自己正在參與甚麼。」
她表示,席間議員提到「47人案」及「黎智英」案,特別是黎智英作為英國公民,英國政府卻未有盡力保護他,因此議員與首相及官員會面時,都必然會向他們提出。
會上又提及英國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以及中國產品背後的奴役問題。鄺頌晴表示,英國為邁向「凈零排放」(net zero),必須加大太陽能發電,然而當中的原料多晶矽大部分都是在新疆經由強迫勞動生產;而英國在疫情期間也高度依賴中國生產的個人防護裝備、口罩及藥物。她認為英國必須正視這些問題,確保英國消費者不會淪為強迫勞動的幫兇。
記者:文在山(倫敦) 編輯:李榮添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