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台灣立法院擴權風暴始末 竟有近60%人撐修例 台灣立法院本月21日大規模肢體衝突,引發社會關注國會改革方案。
路透社資料圖片

台灣立法院不論議會內或議會外,近日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野黨以多數優勢強推「國會職權修正案」(國會改革案),導致朝野嚴重肢體衝突,場外更聚集十萬民眾批評在野黨違反程序正義,明日立法院將繼續審議,預料相關議案會完成三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據最新民調顯示,單就具爭議的《藐視國會罪》已獲得超過五成七民眾支持。到底為何會出現這南轅北轍的結果?本台嘗試向讀者一一拆解。

賴清德在520就職禮,先針對國會的紛爭:「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

言猶在耳,於上星期立法院,就有最多近10萬人抗議在野黨,推動國會改革時不合程序和違憲,但外界有聲音認為,既然藍白兩黨在國會佔多數,而國會亦是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為何民間要反對多數聲音?又為何要反對增加國會權力呢?記者翻查資料,其實早在1993年7月,當時國會只佔少數的的民進黨,時任立委陳水扁就曾爭取擴大國會調查權。

c052724RC1.jpg
抗議國會擴權,民團號召民眾包圍立法院。(經濟民主連合提供)

民進黨曾提出相類國會改革法案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黎家維表示,現在的國會改革法案,過去的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提出過高度類似的提案,當年民進黨對「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的版本亦相當激進。

黎家維說:「民進黨過去甚至有提出刑事處罰的條文,林佳龍(前立委)委員以前就提出來過,(總統立院報告)即問即答他們也提出來呼籲過。就是說過去不管是國民黨或者民進黨在野的時候,這些法案通通都有提出過。這個討論很久有20幾年,最大原因就是他(民進黨)現在不想他的行政機關受到更有效的牽制,所以不願意通過這個法案。」

學者:今次藍白方案違反法律精神

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確認,藍綠兩黨多年來,的確提出過類似的國會改革法案,但這次在野黨不少提案內容違反法律精神。例如不少民主國家都有總統到國會報告慣例,但在野黨加入即問即答,對領導人非常不尊重。

陳俐甫說:「入法如果只是規定程序也沒關係,可是他也規定必須回答這件事就有可能涉及違憲。如果總統要來,這就要看法律規定,你現在定這個就是強迫總統要來,總統有沒有這個義務你可以這樣定?依照法律保留原則的話,沒有憲法明定的就不是義務。」

場外民眾抗議另一焦點,是在野黨以人數優勢強行通過條文,不顧民主程序。黎家維指出,民進黨立委佔國會多數時,亦多次使用同樣招數。他舉例指2017年一次會議討論8800億新台幣前瞻計劃預算,當時主持會議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在2分鐘逐條通過,事後因輿論壓力又再度重審。

邱議瑩:第二條有沒有意見?
國民黨立委:有異議,要發言。
邱議瑩:第二條有沒有意見?通過。第三條有沒有意見?
國民黨立委:有異議。
邱議瑩:通過。

年輕及受高等教育人士支持《藐視國會罪》比率高

一篇2021年在台灣頂級學術期刊刊登的研究,似乎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第8屆立法院(2012年至2016年)國民黨佔多數時,政黨協商未達成共識無通過法案佔93.81%,通過的只有6.19%;到第9屆(2016年至2020年)民進黨佔多數,政黨協商未達成共識法案12.13%未完成三讀,以人數優勢表決通過佔87.87%。

但更值得留意的是,台灣民意基金會周五(24日)公布民調顯示,「517國會衝突」民進黨獲31.6%支持,在野國民黨與民眾黨只有27.6%,近兩成半人(24.6%)兩邊都不支持。而在「公務員藐視國會罪」立法的態度,57.5%受訪者表示支持,29.2%反對,深入分析發現,年齡愈輕以及教育程度愈高民眾愈支持。

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議會衝突民眾比較兩邊都不支持,相反在野黨極力推動的「藐視國會罪」已贏得社會強烈共鳴,從另一個角度看,「藐視國會罪」立法,民進黨不但國會表決輸,也可能輸掉民意的戰場。

記者:鍾廣政(台北)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