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6億抗戰片《援軍明日到達》遭封殺 疑「歌頌」國軍降將出事
原定6月28日公映的中國抗戰大片《援軍明日到達》突然傳出取消上畫,這部以衡陽保衛戰為背景的電影,原被估計票房可達60億元(人民幣,下同),足以媲美《長津湖》,但近日相關話題遭到封禁,官方微博也全部清空,有評論認為此舉應該與近期台海局勢有關。
為紀念衡陽保衛戰80周年而製作的《援軍明日到達》耗資達6億元,內容講述1944年6月,日軍欲在3日之內攻陷衡陽,國民政府命令守軍堅守7日等待援軍,但守軍通訊營被炸毀後剩下電台與一名女報務員,電台亦成為唯一跟外界聯絡的渠道,守軍以1.8萬名將士和4000名衡陽民工抵擋日軍11萬兵力,堅守了47日,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國民革命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最終是在援軍遲遲未到的情況下,以「保證生存官兵安全,保證傷兵得到救治」為條件,與日軍談判投降;次年,方先覺獲頒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勳章,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擔任軍職,1983年在台北病逝。
左派輿論認為,電影不應美化投降人物,將方先覺塑造為愛國抗日英雄形象,是歷史虛無主義,「援軍明日可到達,而方先覺選擇今天投降,這樣的人如果能被正面歌頌,那我們價值觀最不能動搖的那塊基石就要鬆動了」。直至周一(27日),《援軍明日到達》的微博官方帳號內容突然被清空,評論區關閉。微博站方表示,在該電影相關討論中個別使用者發佈鼓噪投降主義,炒作歷史虛無主義,泛化攻擊我國電影審查制度以及我國制度體制,對此站方予以嚴肅處置。
網民指大肆宣揚「投降光明論」
湖南株洲的時事評論人士郭閩接受本台普通話組訪問表示,《援軍明日到達》能否上映涉及中國電影審查制度,「現在凡事都是以政治為首要考量,可能跟當前台海關係緊張有關,此電影講述二戰時期國軍抗日,屬於歷史題材。衡陽保衛戰、長沙保衛戰、常德保衛戰都發生在湖南境內。衡陽抗日將領紀念墓地以及常德保衛戰的抗日將領紀念墓地我都去過,我相信這部電影的內容是真實的。」
《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日前亦曾發帖稱,影片的拍攝得到衡陽市支持,且在電影總局已過審,應相信支持拍攝此片和過審的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的集體判斷力;惟他的帖文也被刪去,其後再發帖不點名批評,那些激進聲音往往舉着某個極端的政治帽子,讓相關地方的涉事部門覺得惹不起,息事寧人,「這個問題正逐漸變得嚴重」。
中國各媒體網站有關《援軍明日到達》的介紹和上映時間已全部撤下,有網民指官方的觀點是抗戰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了,影片不去歌頌,跑去給一個投降的將軍樹碑立傳,大肆宣揚「投降光明論」,還有留言稱「國共共同抗戰,為什麼無限拔高國民黨?」、「長沙會戰、常德會戰、衡陽會戰,為什麼單單歌頌一個衡陽會戰的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