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大屠杀35周年:北京关闭天安门广场 香港加强警力
每日新鲜资讯,为您一网打尽!周一至周五ABC中文《头条》展阅愉快!今天是6月4日,星期二。
今天的新闻提要:
“六四”35周年:北京关闭天安门广场 香港加强警力
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官方网站早些时候发布通知称,6月4日将全天关闭,已预约参观门票的市民可退票。
天安门广场官方微信小程序上也没有提供6月4日天安门广场的预约参观时段。
北京地铁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宣布,天安门东站的一个出口将于6月2日至5日关闭。
自上周以来,一小群“维稳”志愿者(佩戴红袖章的退休人员)一直在北京市中心的街区巡逻。人行天桥上也驻扎着警卫,这是政治敏感时期的常规做法。
据媒体报道,民间的任何悼念活动都遭到禁止。各大学都发布通知:禁止在6月4日集会,班级活动需要提前一周报备。
根据网上帖子和路透社的测试,微信和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游戏平台也禁止用户更换头像和昵称,以防止用户通过这些方式纪念“六四”。此前,有人曾把头像换成点燃的蜡烛以纪念“六四”。
热门游戏平台“坦克世界”在5月31日称将于6月2日至6日期间关闭游戏内的聊天系统和昵称修改等服务。“三国杀OL”平台则在6月3日宣布将立刻关闭昵称和个性签名的修改功能,并表示具体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
一些年轻网民纷纷表示困惑不解,不明白为何要禁止更换头像和昵称。
1989年6月4日黎明时分,中国解放军坦克驶入广场对持续数周的学生和工人的抗议活动进行清场和血腥镇压。
35年过去了,人权活动人士表示,当年那批示威者的最初目标——包括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在中国仍然遥不可及,如今“六四”在中国仍然是一个禁忌话题。
执政的共产党从未公布过死亡人数,但人权组织和目击者表示,死亡人数可能高达数千人。
“35年过去了,当局依然保持沉默。互联网上只能看到《中国共产党简史》上写道,1989年的学生运动引发了一场悲剧,”天安门母亲组织写道。
“我们不能接受或容忍这种无视事实的言论。”
香港
在中国统治下的香港,警方周一在铜锣湾一带加强了警力,截查在场记者并登记所属媒体及身份证。在2020年严厉的国安法生效之前,铜锣湾附近的维园每年都会举行大型六四烛光守夜活动。
行为艺术家陈式森(又名陈三木)周一晚上在铜锣湾骆克道表演哑剧时被警方带走,后来被释放。
香港警方表示,巡逻期间发现一名男子在铜锣湾骆克道造成混乱,所以截停并带回警署调查。
除了陈式森外,还有一名62岁的男子在6月3日被警方逮捕。据报道,此人由于在网络上发布与“六四”35周年有关的信息,触犯了港版国安法而被捕。此前一周,已有七人因涉嫌在社媒上发布纪念“六四”的“具有煽动性质的信息”而被捕。
香港天主教媒体《时代论坛》(Christian Times)则用另一种方式对“六四”35周年做出反应。
上周六,《时代论坛》的头版几乎一片空白。据该媒体所述,“惟有将段段文字化作空格子与一片白,以应对当前局势”。
此前,《时代论坛》在每年的“六四”周年都会刊文纪念。
台湾
今天上午,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在社媒脸书上发文,表示紀念“六四”,不只是为了“六四”,更是因为全球心系民主自由的人都有共同的信念。
“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门,那时候,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亚洲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同样站出来,追求民主自由、呼吁国家改变。”
“一个真正令人尊敬的国家,是可以让人民大声说话。任何政权都应该勇敢面对人民的声音,特别是年轻的世代,因为社会的变革往往仰赖多元的意见;青年世代促进国家革新的力量,不该被压制,而是该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鼓励。
纪念六四,不只是为了六四,更因为全球心系民主自由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唯有民主自由,才能真正保护人民。六四的记忆不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消失,我们也会持续努力,让这段历史记忆能够长存人心,感动关心中国民主的每一个人。
因为这提醒著我们,民主自由得来不易,我们要用民主凝聚共识、以自由回应专制、以勇气面对威权扩张,更要凭团结面对挑战。”
周一,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简称陆委会)发表声明,呼吁北京方面面对“六四”历史事实,在中国实施民主制度,并尊重台湾民主自由的体制。
“北京当局应以更为柔软、开放的态度,包容不同的意见与主张,认真倾听来自广大基层人民渴望追求自由、民主生活方式与公民权利的心声,以具体的行动实现民主制度、保障基本人权,如此才是长治久安的现代化途径,”陆委会的声明说。
另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4日当晚,台北中正纪念堂前的民主大道也将举行一场纪念晚会。
澳大利亚
“六四”35周年之际,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发表声明:
“35年前,在天安门广场,全世界目睹了北京对抗议学生使用残酷武力的情况。我们与国际社会一起铭记1989年6月4日发生的悲惨事件和逝去的生命。
“正如我们一贯所说的,澳大利亚仍然关注中国对结社自由、言论自由和政治参与的持续限制。
“我们呼吁中国停止打压言论、集会、媒体和民间社会自由,并释放因和平表达政治观点而被拘留的人。”
媒体报道称,“六四”前夕,全澳有多个城市举行了活动。
上周六,珀斯举行了悼念晚会,出现了坦克模型及当年的老照片,来自中国大陆、香港、西藏等地区的人士也发表了讲话。
在悉尼,也举行了维园精神座谈会以纪念“六四”,参加活动的人士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地区的留学生。
伦敦及巴黎
抗议人士在伦敦议会大厦外举行抗议,打出勿忘六四,反对镇压等标语。
前不久,伦敦滑铁卢圣约翰教堂(St John's Church Waterloo)举行了名为“被删除的记忆:天安门抗议和屠杀35周年”的展览活动。
“六四”亲历者和人权活动人士在开幕活动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并展示了多件见证了“六四”的文物,包括血迹斑斑的毛巾、5月22日印制的传单、东南大学学生会会旗和天安门广场上的横幅等物品。
在巴黎,也举行了以“纪念天安门大屠杀35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数天。
当年的一些重要参与者都将出席活动,比如北京四通公司创办人、中国民主阵线第二任主席万润南,以及当年的民运领袖和一些活动人士。
活动期间,也将放映索菲·勒波(Sophie Lepaut)的知名纪录片《黄雀事件》,并首次展示当年广场上中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达赖喇嘛将前往美国治疗膝盖 是否会见美国官员受关注
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的办公室周一表示,他将于本月前往美国接受膝盖治疗,并将从6月20日起不再参加例行的公开活动。
去年10月,达赖喇嘛染上流感,被建议不要出行。康复后,他于今年1月访问了印度东部神圣的佛教圣地菩提伽耶。
“达赖喇嘛尊者计划前往美国接受膝盖治疗。回来后,将恢复常规活动,”他的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声明没有提到他将何时返回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88岁的达赖喇嘛住在达兰萨拉一座寺庙旁边的院落里,周围青山环绕,冬季则是一片白雪皑皑。
1959年,西藏反抗中国统治的起义失败,达赖喇嘛逃往印度,被北京视为危险的分裂分子。达赖喇嘛与其他国家官员的任何接触都让中国官员感到恼火。
数十年来,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一直致力于争取全球对西藏语言和文化自治的支持。
华盛顿拒绝透露达赖喇嘛在美国期间是否会与什么人会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告诉路透社:“虽然美国官员与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受人尊敬的宗教人士会面已有悠久先例,但目前我们没有任何可以证实的消息。”
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中国“坚决反对达赖以任何身份或名义在任何国家从事任何反华分裂活动,反对任何国家的官员与他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
达赖喇嘛曾在此前的美国之行中会见了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美国官员,但现任总统拜登自2021年上任以来尚未会见达赖喇嘛。
拜登在2020年与特朗普争夺总统宝座的时候曾批评特朗普,称其是30年来唯一没有会见或与达赖喇嘛交谈过的美国总统,称这么做是“可耻的”。
在中美两国寻求稳定紧张关系之际,任何此类接触都会引起北京的愤怒。
《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称,达赖喇嘛访美之前,作为国会代表的前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将前往达兰萨拉会见这位精神领袖。
2022年,时任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访台,之后美中关系急转直下。
ABC中文在继续更新《头条》,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