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去年10月颱風小犬來襲,基隆潮境公園岸邊掀起浪花。(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去年10月颱風小犬來襲,基隆潮境公園岸邊掀起浪花。(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氣象署今天表示,預估今年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數量為2至4個,屬偏少至正常;若颱風近台生成,可能使其發展強度受限,遇到不利於發展的環境或被陸地破壞,強度會較弱。

中央氣象署今天舉辦「颱風季展望」記者會。

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聖嬰現象回歸到正常狀態,然而下半年反聖嬰

反聖嬰現象小百科

反聖嬰現象「La Niña」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度異常變冷的現象,與聖嬰現象「El Niño」東太平洋海溫度異常變暖剛好相反。

反聖嬰現象發生時通常會使全球溫度降低,並和聖嬰現象交替出現,但反聖嬰持續時間較聖嬰長。

反聖嬰現象一般會提高澳洲、東南亞和印度等地的降雨量,同時為美洲種植穀物及含油種子等作物的地區帶來較乾燥天氣,可能會對全球糧食供應造成影響。

看更多
關閉
有機會逐漸發展;統計有紀錄以來從聖嬰轉反聖嬰的年份,西太平洋到南海一帶會有反氣旋的環流,也就代表有高壓發生;對台灣的影響,在溫度沒有太顯著變化,不過南部水氣可能會偏多。

陳怡良說明,在反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較高,而生成總數會較正常年來得少;就氣候平均值統計,6月至11月鄰近台灣的颱風會是3至5個(距台灣300公里內),而今年預測值會是2至4個,屬於正常偏少。

陳怡良說,若回顧今年1至6月,西北太平洋有2個颱風生成,相較於氣候平均值約4.27個,也是略為偏少。

陳怡良指出,每個颱風生成期間的大氣環境不同,雖然說平均值會鄰近台灣,「但不代表每個都靠近」;另外,颱風若近台生成,也可能使其發展強度受限,遇到不利於發展的環境或被陸地破壞,相對來說強度也會較弱。

氣象署說明,反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較高,而生成總數會較正常年來得少。(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
氣象署說明,反聖嬰年颱風生成的位置、行進路線接近台灣的機會較高,而生成總數會較正常年來得少。(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

陳怡良仍提醒,台灣一年中有一半的水源是颱風降雨,如鄰近台灣的颱風偏少,的確是要留意節約用水;而台灣最大的氣象災害也是颱風,占了8成以上,汛期除了帶來雨量,仍要加強防颱。

氣象署表示,為強化颱風早期預警資訊,將於7月1日起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及 「颱風暴風可能最早到達時間」2項資訊,提早進行防災整備參考。(編輯:李淑華)1130625

影片來源:CWA氣象署
氣象署強化颱風預警,7月1日起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等2項資訊。(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
氣象署強化颱風預警,7月1日起新增「颱風暴風可能到達時間」等2項資訊。(圖取自氣象署網頁cw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