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者:認識國軍貢獻 才不會成為愛國賊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30日電)研究國軍史的香港籍學者徐全近日在台出版新書。他說,面對中國大陸極左人士和網路上的排外情緒,真正認識國軍抗戰史才能理解和平的可貴,不會因盲目仇日成為「愛國賊」。
專長中國近代史的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徐全,近日在台出版「銘誌天星─國軍紀念碑百年激盪史」。在黃埔建軍百年之際,他在書中透過走訪在大陸各地的國軍碑墓,梳理它們歷經破壞和保存的歷史。
徐全告訴中央社記者,寫作過程最大的困難是中國大陸的史料、檔案開放程度太低,申請程序繁瑣。
他以甘肅省涇川縣一座1949年後已經被毀的國軍暫編第59師陣亡將士墓為例。這個部隊的師長是盛文,其子是台灣媒體人盛竹如。他向當地檔案館申請閱覽1945年版的「涇川縣志」,欲查閱由陸軍一級上將胡宗南和盛文分別撰寫的該公墓碑記和墓誌銘。
儘管徐全請香港城大出具正式的公文,但當地政府最終決定不予公開,理由是涉及意識形態問題。他感慨,這些地方單位既沒有完整保護好國軍的史蹟,還用種種手法來打壓、阻撓後世學者的研究,而且這樣的手段即使在大陸也是違法的。
徐全對國軍的興趣,起自早期台灣的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他說,國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主角,其榮譽和歷史不應該被侮辱、邊緣和踐踏。
他強調,研究及弘揚國軍抗戰歷史和精神,不是仇日,而是為了追求歷史正義與和平的未來,更是要避免重走日本昭和早期軍國主義的老路。
為何在中國大陸的仇日情緒此起彼伏?他認為就是因為很多人對抗戰的理解是「抗日神劇」,而不是真實的歷史。
作為國軍史的研究者,出生在江蘇的他也結合時事,提出對近日蘇州日本人學校相關3人被刺傷、其中1人不治事件的觀察。
他認為,蘇州日本人遇刺,雖然是突發事件,但社會脈絡很明顯;「這些整天煽動反日的人,對國軍抗戰卻是不了解的。真正了解的人會知道戰爭的慘烈、和平的可貴」。他接觸過的國軍老兵,幾乎都感慨日軍作戰能力之強,因此他們沒有人希望戰爭再來。
徐全說,在中國大陸的社群平台抖音、微信上,對當地日本人學校的批評此起彼伏,有些人利用這個議題大發愛國流量財,言論驚悚、語調誇張,將日本人學校比喻為間諜培育機構。「這些影片『播主』,就是極左瀰漫的產物和怪胎」。
「反極左」是徐全的志業。他解釋,中國大陸的極左並非西方意義上的極左。其特徵是:反對和壓制個人自由、限制個人財產和民營經濟、文化上呈現極端優越感、國族認同上屬於排外型民族主義;同時以愛國主義的名義壓制不同意見;在對台立場上,極左是最主張武力攻台的,因此危害很大。
徐全認為,大陸網路上的「愛國流量」是一種基於利益的民間商業行為,這些「播主」利用極左氛圍去製造排外議題、愚弄大眾,卻不考慮後果。「真有那一天,為在華日資企業員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務的日本人學校撤離了,也就宣告中日經濟互動結束了」。(編輯:張淑伶/邱國強)11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