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T09:57:06.632Z
盯着烈日酷暑朝圣的穆斯林信徒

(德国之声中文网)沙特阿拉伯当局23日证实,超过1300名伊斯兰教朝圣者在今年前往圣城麦加(Mecca)朝圣(Hajj)期间因高温丧命。今年朝觐期间麦加气温异常炎热,一度出现破纪录的51.8摄氏度高温。

欲前往麦加的朝圣者必须获得沙特阿拉伯的正式许可才可进入该国,过往因想朝觐的穆斯林人数过多,沙特当局每年都实行配额制度,希望控管过度拥挤及炎热问题。未登记的朝圣者无法使用官方提供的空调、水、遮阳、喷雾等设施。

医务人员将中暑晕倒的朝圣者抬走救治

沙特阿拉伯卫生部长贾拉杰尔(Fahad bin Abdurrahman al-Jalajel)透过官媒发声明指出,今年83%的死者未持有沙国政府颁发的“朝觐签证”,一部分人为年长者和患有慢性病患的民众,“他们在阳光下走了很长的距离,且没有足够的庇护所或休息”。

卫生部长:朝觐管理可谓“成功”

如此多朝圣者在朝觐期间死亡也引发外界质疑,一些受害者家属指责沙特当局或本国组织不善,未能提供足够的避难所来躲避高温。

贾拉杰尔则反驳表示,由于死亡人数不断增加,麦加朝圣受到外界越来越多的审视,但他仍认为今年的朝觐管理总体上“成功”。

相关图集:七张图让你读懂“麦加朝覲”

朝覲的目的:前往麦加朝覲是伊斯兰“五功”(五大支柱)之一,所有身体和经济条件良好的穆斯林都被要求至少在有生之年朝覲一次。朝覲被视为去除过往罪恶,重新开始的一次机会。有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则可能得到慈善组织或地方领袖的资助。还有些人积蓄一生就为了前往麦加。有人甚至历时数月步行万里前往沙特。图为1948年的麦加朝覲场面。
天房的重要性:伊斯兰传统认为天房是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义数千年前为进行一神教崇拜而建造。天房此后多次重建,吸引了各式各样的朝覲者,其中包括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早期天主教徒。在伊斯兰创立之前,天房曾被地方部落用来供奉多神教偶像。 穆斯林并不崇拜天房,但这是伊斯兰最为神圣的地点,因为这里是真主居住之地以及唯一真神地位的象征。虔诚的穆斯林在每天五次礼拜时都会面朝天房的方向。
朝覲的历史渊源:追随先知默罕默德曾经走过的路线,朝覲仪式被视为最终可以追溯到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的年代(两人在圣经中分别被称为亚伯拉罕和以实玛利)。穆斯林相信,真主要求易卜拉欣牺牲其独子易司马仪,以此检验其信仰是否坚贞。易卜拉欣准备遵从要求,但却被真主阻拦。 朝覲路线的另一部分是重现易卜拉欣妻子夏罕为儿子寻找水源而在麦加城两座山丘之间来回奔跑七次。最终真主让她看见一口水井。这口井存留至今。
朝覲仪式:朝覲者进入被称为“伊兰”(ihram)的精神纯净状态,排除物质主义象征,弃绝世俗享受,忽视外在,关注内心。在此期间,男女信徒均打扮朴素,衣着简单,不能有任何刺绣装饰,以此强调所有穆斯林的平等地位,避免富人穿金戴银,招摇过市。在朝覲期间,穆斯林不能行房、理发及修剪指甲,同时也不能争吵打斗或发怒。而人流拥挤和体力消耗的情况之下,这对于朝覲者的耐心和宽容度是极大考验。
朝覲首日:按照传统,朝覲从麦加开始,信徒们以逆时针方向绕行天房7次,同时称颂真主。然后他们在夏甲曾来回奔波的两座小山之间行走。麦加大清真寺规模为世界之最,两座小山和天房都在其范围之内。 在前往麦加之前,许多朝覲者会先去默罕默德下葬之地麦地那,那里也是他建立第一座清真寺的地方。图中为麦地那默罕默德清真寺外
朝覲次日:在米纳山谷过夜之后,朝覲者前往麦加东部20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图中),并迎来朝覲的高潮部分。他们在宽恕丘进行祷告,那里是默罕默德进行最后一次布道的地方。先知提醒他的信徒们不要忽视妇女权益,及所有穆斯林的生命和财产都是神圣的。日落时分,朝覲者前往阿拉法特山西部9公里处的穆兹达理法,许多人步行,也有乘坐大巴。他们在那里过夜,并用一路捡拾此后用来进行“掷石拒魔”仪式的鹅卵石。
最后三日:朝覲的最后三天有三项仪式:最后一次绕行天房,在米纳山“掷石拒魔”,解除伊兰状态。男性通常会选择在朝覲结束后理发,以显示迎来新生。朝覲的最后一天与“宰牲节”是同一天,全球各地的穆斯林都会庆祝这一节日,纪念易卜拉欣的故事。在宰牲节期间,穆斯林会杀牛宰羊,分发给穷人。图为宰牲节期间的科威特穆斯林。

贾拉杰尔补充说,沙特阿拉伯卫生部门提供了超过46.5万次专门治疗服务,其中包括weinaxie 未获授权的朝圣者提供的14万多次服务。尽管如此,不少声音仍然对朝圣期间死亡人数异常增多提出了质疑。

部分国家政府还批评一些旅行社为大量朝圣者提供非法证明,导致朝觐人数过多。

据半岛电视台(AJ)报道,在2023年,约有185万穆斯林进行了一年一度的麦加朝觐。近90%(166万人)的朝觐者来自国外。  

(法新社、路透社)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相关图集:又到每年朝觐日:百万穆斯林涌向麦加

信众来自全世界:朝觐前夕,麦加所有广场已然熙攘一片。随着踏上位于沙特阿拉伯的这座圣城,信徒们便开始经由心内、外仪式为这一伟大事件做准备。很多人已身着白袍,并不可再剃须、梳头、理发或剪指甲。
卡巴:伊斯兰教最大圣地 :朝圣之旅的一站是围着卡巴七重绕行。在用黑布覆盖的圣天方内,有一称作忏悔室的小房间,一半高度内壁均采用抹以香油的大理石,古兰经石板镶嵌其中。
古老的朝圣地 :根据传说,亚当在被逐出天堂后建造了卡巴。其实,它原初为一前伊斯兰教圣地。据称,在大天使加百列把黑石交给他们后,亚伯拉罕和儿子以实玛利将其建为朝圣地。信徒通过亲吻、触摸,或用手指向它,表达敬畏之情。
严加保护的 "黑石” :黑石位于卡巴东角,镶嵌在墙上,离地面约1.5米高。它本已碎成数块,现由水泥和银色边框固定在一起。黑石的起源及其物理性质仍属未知。到目前为止,人类未对之做过科学检测。
驱魔之路水泄不通 :朝圣者们一路走向麦加附近的米纳,参加那里的投石驱魔仪式。多少年来,巨大人流曾一次又一次造成事故和大规模恐慌。沙特政府为此新建了坡道、拓宽了投石平台,以更好地协调人流。尽管如此,朝觐的这一段仍存风险。
象征性投石驱魔 :代表魔鬼的古老石柱 jamarat (三堵墙)原本立于此处,此间,已被新的大型石碑所取代。朝圣者把在阿拉法特山上集来的鹅卵石投向它,以示驱魔。其间,偶有石头伤人事故发生。
冥思与祈祷之日 :在阿拉法特山的这一天专事祈祷和忏悔。依伊斯兰传说,去世前,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法特山上向在他生命末段陪同朝圣的信徒们作了告别布道。祈祷、忏悔结束后,朝圣者们在附近的穆斯达利法谷过夜,最后重返米纳,庆祝祭祀节日——宰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