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4T06:03:30.396Z
賴清德24日宣布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釋憲聲請。圖為今年1月13日,賴清德在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發表勝選演說(資料照)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過去幾週以來因「國會改革法案」引發朝野攻防與社會分歧,總統賴清德週一(6月24日)上午於總統府「敞廳」發表就任以來的首次敞廳談話

賴清德表示,他已依據憲法完成簽署立法院先前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並於24日公布法案。不過他也宣布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以及暫時處分,欲透過憲法法庭確認該項修法的合憲性及正當性。

賴清德主張:「立法院這次修法,除了在審議程序引起社會高度疑慮,相關規定更對憲法的權力分立和制衡原則,造成危害風險。」

他也強調,他反對的是「國會擴權」,而非國會改革,「國會理當改革,但不應該任意擴權。改革國會的方式更應該合法、合憲」。

賴清德指出,立法院的調查權不能侵害司法權和監察權,更不可侵犯人民隱私權、營業秘密以及「不表意的自由」等基本權利。

對於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一事,賴清德則質疑有「擴張憲法賦予立委權力」之虞。他認為,此次修法內容將總統國情報告「義務化」、「即問即答化」,企圖改變台灣憲法對責任政治的設計,且混淆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制度。

賴清德稱:「只要在合憲、合法的安排下,我願意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重申該項國會改革修法有違憲疑慮,「身為總統,我責無旁貸,必須善盡職責,採取行動」。有媒體問及,若在野黨要求總統赴立院報告如何回應時,賴清德表示應該等到釋憲結果後再做決定。

相关图集:台湾国会职权修法 民众爆发抗议

台湾立法院激烈争执:此次抗议起于5月17日,台湾立法院朝野立委就一项法案发生纷争,出现肢体冲突。图为民进党立委在立法院摆出抗议条幅,反对在野党立委推动的国会职权修法。
民众雨中抗议:5月21日,大量台湾民众聚集立法院外抗议强行推进该法案。此事在台湾引起激烈辩论。批评者称,该法案使国会过度扩权,削弱总统权责。而法案的推动者则称是希望给予立法机构更多监督政府的权力。
“不讨论,就散会”:抗议者对法案的推进程序提出批评,认为在讨论中,国民党籍的立法院院长韩国瑜限制委员的发言人数和时间,是“没收讨论”。民进党立委要求逐条实质审查法案内容,否则就应散会,被拒绝。抗议者们因此高呼“不讨论、就散会”等口号。
“退回重审”:此外,该法案有关总统在立法院作国情报告应即时依序回答立委的口头提问、以及国会的调查权和调阅权等,也引发争议。抗议者呼吁该法案须退回重审。
“藐视国会”:有关国会的质询权,法案规定被质询的官员不得反质询、拒绝提供资料或有其它“藐视国会”的行为,否则可能处以刑责。台湾法务部担忧增订藐视国会刑责引发寒蝉效应。有抗议者因此举起“我藐视国会”的字牌。
民进党在立法院占少数:此次抗议正值台湾民进党籍总统赖清德刚刚于5月20日宣誓就职之际。尽管民进党在1月的大选中获胜,但总统得票率为40%,未保住立法院多数席位。图为台湾立法院一名民进党立委感谢抗议者的支持。

國民黨、民眾黨齊聲批評

針對賴清德的敞廳談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召開記者會批評,賴清德呼籲在野黨在釋憲結果出來前「不宜貿然採取行動」,是否「真的把自己當太上皇?」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則批評,賴清德公開稱國會改革法案違憲,「是否認為自己是大法官?」並質疑由民進黨政府提名的大法官「敢忤逆嗎」?

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亦反駁有輿論稱,國會改革後的調查權會被用來調查台積電、企業商業機密的說法,澄清只會請「與政府官商勾結的廠商」前往立法院,聽證調查也僅針對涉及弊案的企業。

目前台灣15名大法官都是由民進黨籍的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傅崐萁在記者會上呼籲稱,要大法官「拿出皇后的貞操、司法的良心」判決;賴清德則表示,大法規雖由總統提名,但是經過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通過。賴清德強調,釋憲結果不得而知,但「無論釋憲結果為何,朝野都必須尊重且接受」。

圖為今年5月21日,反對國會改革法案的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示威抗議(資料照)

「國會改革法案」為何引發爭議?

這項備受爭議的「國會改革法案」是由在野的國民黨及民眾黨、共同提出的一系列國會職權修法,內容涉及: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罪、人事同意權,以及調查權與聽證權。

支持者主張,該法案能令國會更有效監督政府,並指控民進黨立委「議事杯葛、暴力干擾」,將國會改革與中國掛勾「抹紅」;反對者則認為,法案可能導致立法院擴權、甚至濫權,並指控審議程序未經充分討論,要求撤回。

自5月中旬以來,法案引發立法院朝野的激烈肢體與口角衝突,導致多名立法委員送醫,並有多次數以萬計的大規模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示威抗議,要求撤回法案。

最終在國民黨與民進黨立委的人數優勢之下,法案仍於5月28日三讀通過。行政院隨後以條文窒礙難行為由,提出覆議,但本月21日,立法院針對覆議案表決,最終投票結果仍維持原決議。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