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鑑識翻新 孤狼案、焚屍案20年後撥雲見日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7日電)「孤狼」涂明朗犯下12起重大性侵、竊盜案,逃亡多年後因DNA鑑識技術翻新而落網;20多年前發生的桃園檳榔西施焚屍案,同樣受惠DNA技術,於2020年查出死者身分並宣告破案。
根據法院判決書與辦案人員說法,慣竊涂明朗2000年起陸續犯下8起重大性侵、4起竊盜案,每次犯案現場遺留跡證都被警方檢驗出DNA-STR型別,但因當時警方並無涂明朗DNA建檔資料,而無法鎖定嫌犯。
2014年間,警方偵辦台北市士林區、大安區住宅遭侵入案,採集現場生物跡證檢出DNA-STR型別,發現與8起重大性侵案件檢出的行為人DNA-STR型別相符,案件露出曙光。刑事局立即前往其中1處現場採證,成功採獲指紋8枚。
隨著鑑識技術持續強化,刑事局2018年間辦理舊案比對時,赫見2014年士林區侵入住宅案中採獲的其中1枚指紋與涂明朗左拇指指紋相符;警方此時研判,涂明朗不僅涉嫌犯下2014年2起北市住宅侵入案,更與8起強制性交案有高度關聯。
2022年4月間,北市發生富商遭竊520萬元案,專案小組在犯嫌使用過的自行車上跡證檢出DNA,送交刑事局鑑驗後,確認涂明朗再度現身犯案。
專案小組繃緊神經,同年5月成功逮捕令人聞之色變的「孤狼」,採集DNA-STR型別後進行鑑驗比對,正式宣告懸宕20多年的12起性侵、竊盜冷案終於偵破。
刑事局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黃女恩告訴中央社記者,早年的性侵害案件犯嫌大多肆無忌憚,常在被害人身上留下跡證,因此早期透過DNA鑑定連結常破獲許多案件;從涂明朗所犯多案來看,他都有留下跡證,但因當年並無涂明朗DNA建檔資料,無法比對身分。
黃女恩說,警方早期的DNA建檔分為2個階段,1997年時僅涉性侵害犯罪案件者要建檔,1999年則增加重大暴力犯罪和性犯罪者要建檔,若之前都未曾犯下這些案件,就沒有DNA建檔資料。
黃女恩認為,後來涂明朗的指紋有建檔,透過這個突破點,相關案件最後才連結到他,「指紋比中不代表確認就是犯嫌,卻可就此提醒辦案刑警『有這個人』」,此案就是透過偵查單位抽絲剝繭犯罪手法,並將可能對象和DNA連結起來,提醒大家犯嫌可能就是涂明朗。
回想起2022年北市富商住家發生竊案,黃女恩說,轄區警方送交跡證比對,此時已很確認涂明朗就是涉嫌人,直接連結相關冷案,並照法定程序再採證、做鑑定,最後製成鑑定書,明確證實先前一系列案件跡證都和涂明朗的DNA相符。
黃女恩指出,刑事鑑識中心生物科DNA實驗室成立已滿31年,早期案件若有經過鑑定,只要未破案都還有機會,DNA和指紋等跡證資料都會一直建檔存在電腦。
「現在有未破刑案指紋資料庫,只要抓到新的犯嫌,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取得其DNA和指紋檔案,就可以入庫進行比對」,黃女恩說,除將新建犯嫌資料入庫並比對過往未破陳案,同時也會採人工方式取出舊案,再重新比對所有犯嫌指紋檔案。
她表示,因影像處理科技一直在進步,有時會再強化舊跡證影像、提升品質,比中率就會再提升,這些跡證都有助案情突破。
同樣因鑑識技術更新而重現破案曙光的冷案,就是20多年前發生在桃園的檳榔西施遭殺害焚屍案。黃女恩提到,當年事發時查無真相,只能將死者當作無名屍處理,長年無法偵破,直到2020年有關係人報案稱女友人疑涉殺人,警方才重啟調查。
黃女恩說,「命案一定要先確認死者身分」,但當年的DNA技術尚有不足,幸好舊案證物保存妥適,最後透過刑事局重調檔案,用新法重新進行分析獲得更多資訊,最終確認死者身分,並因此破案。
黃女恩認為跡證鑑識仍有遺珠之憾,表示20多年前嘉義市銀樓竊案曾採集到犯嫌血跡卻石沉大海,但事隔20年彰化警方查獲到吸毒慣犯恐涉此案,經DNA比對結果吻合,卻因追訴權時效因素而難入罪,被害人損失難以追討,令她難忘迄今。
黃女恩提到,只要是未偵破案件,警方有掌握到相關跡證者,犯嫌DNA和指紋都會存到電腦,由刑事局偵查科管制全國重大刑案偵辦進度,其他案件則由轄區警方負責,指標性重大刑案會緊盯1年,若屆時仍未偵破,管控頻率會降低並將心力放在新案上。
她認為,隨著科技和鑑識技術進步,冷案已相對減少,尤其近10年警方破案率都達9成以上,主因包括監視器密度提升,案發後透過畫面和線索,將歹徒所製造斷點銜接起來,破案率就很高。
但若案件發生之初未被外界發現,黃女恩說,隨時間遞移,證據會流失,有些影像調不到,許多變數會加入,所花費時間和資源就更多,「案件偵辦有時也是需要點運氣」。(編輯:蕭博文)11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