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會三強鼎立陷治理難題 恐有損在歐洲影響力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8日專電)法國昨天進行國會決選,左翼新人民陣線喜出望外獲勝,卻無絕對多數,總理人選仍撲朔迷離,有大聯合、少數政府、技術官僚3假設。法國會不穩恐影響歐盟政策,也可能有損法國影響力。
法國第五共和史上最令人不安的國會選舉落幕,選前民調全失靈,結果出乎意料地由左派聯盟「新人民陣線」(NFP)勝出。上週首輪得票率高達33%的極右「國民聯盟」(RN)淪為第3勢力;總統陣營「同在」(Ensemble)位居第2。
根據法國內政部最新數據,新人民陣線將占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577席的182席,不足以構成絕對多數,卻能成為國會最大勢力。中間派同在有168席,國民聯盟則有143席。
儘管如此,總理人選以及法國未來走向目前仍迷霧重重。面對三足鼎立的國會,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仍是指揮者。現任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今天依照共和傳統請辭,然而根據法國中午最新消息,是馬克宏要求艾塔爾「暫時」留任,以確保「國家穩定」。
馬克宏9日將飛到美國華府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11日才會回國。按法國憲政,組成新政府沒有一定時程表,且總統有總理任命權,只是按慣例將任命國會多數議員同意的對象。
由社會黨(PS)、生態-綠黨(EELV)、不屈法國(LFI)等左派政黨構成的新人民陣線今天表示,將於本週內推舉出總理人選。
然而當初只為阻擋右翼這一共同目標而抱團的新人民陣線內部在許多議題上都存在基本分歧,為目前的法國政治局勢增加不確定性。
其中不屈法國領袖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尤其因激進立場而遭到聯盟內部諸多批評。生態-綠黨領導人彤德利耶(Marine Tondelier)今天就強調,反對梅蘭雄擔任總理。
梅蘭雄親俄羅斯、拒絕譴責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屠殺與挾持人質,也拒絕認定中國對維吾爾人的種族滅絕。較親俄且反猶的梅蘭雄一旦掌權勢必與歐盟產生齟齬。
他更多次於公開場合中稱「台灣為中國一部分」,說台海局勢是「中國人之間的事」,使他成為政壇和輿論的眾矢之的。假使梅蘭雄出任總理,恐怕將會走親中路線,對台灣及法國的印太戰略都可能不利。
世界報(Le Monde)今天分析國會接下來可能走向。首先是「聯合政府」,即盡力尋求不同黨派但立場較相近的盟友,以獲絕對多數,共同推舉總理,德國和義大利就走此路線。
然而此種可能性目前看來較小,因左翼主要領袖都表示拒絕與總統中間派與極右派「利益交換」,組成「矛盾的同盟」。但執政黨「復興黨」卻已表態願和不屈法國以外的左翼政黨合作。
第二可能是「少數政府」,如前總理柏納(Elisabeth Borne)與艾塔爾,都未有絕對多數支持,但反對黨也沒有聯手將其推翻。不過總理因此需要在每次法案上尋求與不同議員合作,或動用憲法第49.3條,強制通過法案。
新人民陣線也可採此方式,但前提是須確定反對勢力不會試圖推翻政府。可以保證的是,少數政府缺乏明確穩定多數,將時刻面臨不信任動議,導致政府快速更動。
若情況無解,也有第三種可能,即由技術官僚產生看守內閣,只處理日常庶務而不作重大政策調整。但不確定左翼聯盟會對此買單,因組織技術官僚看守內閣也需要國會同意。
法國政壇的不確定性對歐洲造成不小影響。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擔憂法國選舉對歐盟的影響,並寫道:「法國鬆了一口氣,但歐洲可沒有」。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副執行主席狄胡薛佛(Alexandra de Hoop Scheffer)向西班牙國家報(El Pais)指出,目前情況「對法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是沉重一擊」。她同時擔心未來法國政府將出現不利於歐盟內部整合的政策。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則警示,「歐盟引擎之一,以及其第二大經濟體陷入延長國會僵局與政治不確定性中」,並分析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不同,「自第四共和之後,沒有大聯合政府的經驗」。
法國新政府是否會因左翼新人民陣線「脆弱的結盟」而難產,是否會因缺乏共識而出現少數政府,導致政局再度深陷不信任動議的動盪中,這週內或許將看見初步答案。法國國會走向恐將牽動歐盟內部,不僅是在俄烏戰爭政策,也可能在歐中關係上,值得國際關注。(編輯:高照芬)1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