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進入青春期,外貌成了少女的煩惱,耗時10多年國際研究證實,與2002年相比,身心問題逐年增加,甚至不僅過重或肥胖,過瘦也有礙身心健康,專家呼籲維持心理健康從了解BMI開始。

這份研究發表於今年5月「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由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院學者進行,分析歐洲和北美在學兒童健康行為調查資料,研究對象為103萬6869名11至15歲的青少年,其中半數為女孩,觀察2002年到2018年間BMI與心理健康關聯性。

關心健康的民眾對「BMI」一定不陌生,BMI是身體質量指數,判定肥胖程度,指數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機率愈高。這項最新研究結果發現,BMI與心理健康之間存在U型關聯,即BMI過低或過重的青少年有更多的身心健康問題,身心問題比16年前嚴重,少女身心問題明顯高於少年。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陳質采今天透過新聞稿分析這項研究結果,她認為,BMI指標不僅代表食物攝取量問題,也是壓力影響新陳代謝、情緒數值。她在臨床上常見抱怨身形外貌的青春期孩子,提醒師長別說「不要」在意外貌,改以列出生活改善與解決方法。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針對最新期刊研究回應,可將BMI當作維持體貌的一個指標,檢視BMI值是否在18.5至24正常範圍內,當過少或過多意味需調整體重。社群使用影響青少年對外貌重視,甚至成了青少年壓力來源第3名,師長扮演建構青少年自我認同的關鍵角色。(編輯:李亨山)1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