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5日專電)德國執政聯盟上週達成協議,計劃自2025年起給予外國專業人士稅收優惠,希望吸引更多專業人士到德國工作,解決產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協議引發各界辯論,專家憂心不同的稅制將加劇德國社會的仇外情緒。

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紅綠燈執政聯盟上週就2025年財政預算達成協議,將在「經濟成長方案」(Wachstumspaket)中針對新遷入移民給予稅收優惠。規定外籍專業人士在德國工作前三年將享有所得稅優惠,逐年遞減:第一年30%的薪水免稅,第二年20%,第三年10%。

這項提議主要由自由民主黨(FDP)推動,自民黨副主席托馬厄(Stephan Thomae)接受「明鏡周刊」(Der Spiegel)採訪時說:「如果我們真的想讓德國對國際專業人才具有吸引力,我們必須準備好相應的激勵措施。」他說,許多歐洲國家都已有類似規定,例如當前西班牙年收入60萬歐元以下外國專才,在前五年僅需繳交24%固定所得稅,而非一般公民適用的累進稅率。

專家預估,這項政策實施後,將惠及符合藍卡資格,將在德國從事資訊、半導體、醫療、醫藥等特定產業的外籍移民。

不過,「外國專業人才稅收優惠」遭多數其他主要政黨和專家反對,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CDU)認為,這種做法相當於歧視本國勞工,黨秘書長胡柏(Martin Huber)在社群媒體上批評,「執政聯盟的外籍人才引入政策只會分裂德國社會,激怒辛勤工作的德國人」。

執政聯盟內部也有反對聲音,來自社會民主黨(SPD)的勞工部長海爾(Hubertus Heil)擔憂,這項政策會讓本國勞工出現相對剝奪感,認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引發對外籍勞工的不滿,加深社會仇外情緒。

「法蘭克福廣訊報」資深財經記者柏努(Patrick Bernau)推估,稅收優惠對吸引外國移民來德工作不會發揮太大效果,新規定實施後,適用者每年約可節省1萬到2萬歐元(約新台幣33到67萬),雖然是筆不小的數目,但是否能成為決定移民的關鍵因素有待觀察。

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則指出,稅收優惠可能違反稅收公平原則,且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特定產業專業人才短缺危機。

研究所學者托內(Wido Geis-Thöne)分析,為稅收優惠而來的人才將來也可能因為逐年升高的稅收而離開,目前專業人才主要的「入德障礙」在簽證程序及專業認證過於漫長和繁瑣,這使得個人工作者和企業無法有計畫地進行人員移動,建議應先加速行政流程、減少官僚障礙,才能更有效吸引並留住外籍專業人才。(編輯:郭中翰)1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