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T04:20:35.673Z
7月9日至11日,北約各國領袖在美國華府舉行峰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約(NATO)本週在美國舉辦75週年峰會,繼週三(7月10日)共同發表了《華盛頓宣言》,把中國稱為俄烏戰爭「關鍵的縱容者」(decisive enabler)後,包含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等人在峰會最後一天也公開批評北京。

拜登週四在記者會上說,北約必須確保習近平明白,削弱太平洋區域及歐洲「是要付出代價的」。

他重申,儘管中國並未直接向俄羅斯軍隊提供武器,但「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資訊和能力」,就不會在經濟上從歐洲受益。

拜登稱,習近平相信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可以吸引包括歐任何國家到當地投資,以換取歐洲的承諾。但他指出,如果中國繼續為俄方提供幫助,「我們的一些歐洲朋友將減少相關投資」。

美國總統拜登11日在北約峰會結束後出席記者會

斯托爾滕貝格也表示,「我們談論的是獨裁政權,中國正在壓迫自己的人民,在香港鎮壓民主聲音。在南海採取更加強硬的行為,威脅鄰國,威脅台灣。」

斯托爾滕貝格主張,北京「在不透明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建設,並大力投資新型現代化飛彈和核武」,並點出中國與白俄羅斯軍隊近期在波蘭邊境進行的聯合軍演,顯現出「獨裁政權如何持續深化結盟」,且行動區域更加靠近北約。

此前,斯托爾滕貝格指出,這是北約32國第一次這麼形容中國。他說,是否對中國施加制裁,要由個別成員國自行決定,但北約透過今年的峰會,已「傳達出非常清楚的訊息」。

聯合公報內提及中俄領導人在俄烏戰爭前夕達成的「無止境」友好關係,並質疑中國助長俄羅斯軍工產業,呼籲中方身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有義務維護聯合國憲章,停止提供軍民兩用科技產品給俄羅斯。

公報寫道:「中國助長歐洲近代史上最大的戰爭,這不可能不對中國的利益與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北京:絕不接受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1日與荷蘭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通話時則反駁相關指控。

王毅說,中方絕不接受北約華盛頓峰會對中國進行的無端指責,「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中國是世界上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同北約國家政治體制、價值理念不同,但這不應成為北約煽動與中國對抗的理由。」

王毅也呼籲北約「安守本分」,不插手亞太事務、不干涉中國內政、不挑戰中方正當權益。

不過,中國駐華府大使館回應稱,中國並沒有提供武器各衝突各方,「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而且中俄之間是「正常貿易往來」。中方也重申其對俄烏議題的一貫說法,主張其並非「危機製造者與當事方」,致力於促進和談。

中國駐歐盟使團則批評北約公報「涉華內容充滿挑釁、謊言、煽動和抹黑」,中國堅決反對,並已向北約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週四指:「在烏克蘭問題上,北約鼓吹『中國責任』毫無道理」,並譴責北約「將手伸向亞太」,損害中國利益。

匈牙利逆風反對

儘管公報中強硬批評北京,但北約內部仍有成員國提出異議。

匈牙利外長西亞爾托(Peter Szijjarto)11日在北約峰會場邊受訪時表示,該國在相關議題上與北約抱持不同立場,「北約是防禦聯盟……我們不能將它組織成一個『反華』集團」。

此外,西亞爾托也對於烏克蘭加入北約一事表達擔憂,稱開放基輔加入聯盟不僅不會加強,反而會削弱該組織的團結性。

日前無預警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10日也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指責北約正在「偏離」維護和平的目標,「表現得越來越像戰爭組織」,並說匈牙利不會參與北約的烏克蘭任務

北約立場重大轉變

傳統上,北約較重視跨大西洋區域的安全議題,但近年逐步加強對印太地區的關切。此次聯合公報較為嚴厲的用詞,對北約而言也是重大的轉變:2019年底,北約首度正式把中國視為值得憂慮的對象,但也僅僅定調為「挑戰」。

公報正式發布前,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奧德高(Liselotte Odgaard)向DW分析北約近年對中國態度的變化。她說,此一轉變始於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如今也「在歐洲起飛」。

奧德高認為,美國說服了歐洲,促使歐洲人「看到中國對歐洲、對美國整個同盟體系也都是個問題」,「隨著俄羅斯和中國展開合作,(歐洲)有必要回應,加強歐洲與亞洲夥伴的合作關係」。

美國前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羅素(Danny Russel)向美聯社指出,這次北約聯合公報的新措辭是「非同尋常的一步」,因為它除了稱中國為「關鍵的縱容者」,同時也維持近幾年對中國的定位,也就是「系統性的挑戰」。

在羅素看來,今年北約峰會顯示「北京欲兼顧俄國與西歐的企圖有多麼失敗、其所宣稱的中立有多麼空洞」。「中國想要分而治之,反而促使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印太區域的關鍵國家之間的明顯團結。」

北約攜手印太盟友

今年北約峰會,日本、韓國、紐西蘭與澳洲等北約的4個印太盟友連續第3年參加,並將與北約發表聯合文件,進一步深化關係。

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週二(9日)表示,北約與印太的夥伴將啟動新的聯合計劃,涉及烏克蘭、人工智慧、假訊息以及網路安全等領域,目的是「善用高度發展的民主國家優勢,因應共同挑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峰會前曾接受路透社書面採訪,提到俄羅斯與北韓之間的軍事合作強化,對日本構成威脅;雖然並未直接點名中國,但是間接地對中國在俄國侵烏可能扮演的角色表達憂慮。岸田強調,日本「決意加強跟北約等夥伴的合作」,並重申「今天的烏克蘭可能就是明天的東亞」。

韓國方面上週也透露,韓國總統尹錫悅希望針對俄國與北韓的軍事合作「傳達強烈訊息」,並與盟友商討如何強化合作。紐西蘭總理拉克森(Christopher Luxon)則稱,峰會討論聚焦於「集體努力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體系」。

美聯社引述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的中國與東亞政策分析師加力克(Mirna Galic)的觀點,認為北約在印太加強合作,並不代表北約會直接介入印太區域可能的軍事衝突,而是容許北約能在共同關切議題上,與4個夥伴強化協調,例如共享資訊、一起發動制裁等。

不過,從中國角度看來,此舉可能代表了北約的「東擴」,也讓北京感到憂心。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認為,北約應該把中國視為「區域和平穩定與全球安全的正面力量」,「在當前動盪脆弱的世界上,歐洲、美國和中國應該加強全球與區域合作」。

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回應北約峰會,他也重申中國「堅決反對北約突破『區域性、防禦性』組織的定位,到亞太挑動衝突對抗……奉勸北約為世界的和平穩定與安全多做些實事」。

加碼對烏克蘭援助

除了關切中國,今年北約峰會最重要的議題仍是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北約各國領袖決定未來一年內,將再籌措資金、至少提供價值400億歐元的軍援給烏克蘭。

美國總統拜登說,北約成員國有必要提高軍工產業生產,追上俄羅斯製造武器與彈藥的步調。「我們不能容許北約落後……我們可以、也將會捍衛北約每一寸領土。」

德國總理肖爾茨也強調北約支持烏克蘭的重要性。他稱:「德國是北約在歐洲最大的成員國,這賦予我們非常特別的責任,我也要非常明確地在此表示,我們會履行這一責任。」

相关图集:德国向乌克兰提供哪些“大杀器”?

豹1主战坦克:德国政府2023年2月3日向乌克兰发放了豹1主战坦克的出口许可证。豹1坦克是二战后为联邦国防军研制的第一款主战坦克,生产于196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中期。2月7日,德国经济部批准向乌克兰提供178辆豹1A5型坦克。
豹2坦克:豹2坦克是主要服役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主战坦克,总共有A1到A7等多个型号。它可用于对付最高达3500米高度的飞机和直升机,也可用于对付轻装甲地面目标,如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因此,它既是防御性武器,又是进攻性武器。德国政府发言人黑贝施特赖特(Steffen Hebestreit)1月25日证实,德国打算从联邦国防军库存中向乌克兰提供14辆豹2A6主战坦克。
“黄鼠狼”步兵战车:“黄鼠狼”步兵战车( Marder )用于战场运兵,并提供火力支援。射击手可从战车内对外射击,是一种多用途武器系统。该战车可为6、7名射击手提供空间,打击地面和空中目标。德国准备总共向乌克兰提供40辆“黄鼠狼”步兵战车。
陆基防空系统Iris-T SLM:Iris-T SLM是一种陆基防空系统,是德国代傲防务公司制造的Iris-T防空系统的升级版。该系统可保护城市和军队免受多次同时发生的空袭。它被认为是2022年最先进的防御系统之一,射程长达40公里,售价1.4亿欧元,属于北约的中程防空系统。去年10月,德国将首批一套Iris-T SLM移交给乌克兰武装部队。德国计划总共提供4套该系统。
猎豹式自行高射炮:猎豹式自行高射炮是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首款重武器。这款防空炮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能够紧随装甲部队行动,为前线作战单位提供低空防卫。到目前为止,德国总共交付了30辆猎豹式自行高射炮,还有7辆即将交付。
PzH-2000自行榴弹炮(7台):Panzerhaubitze 2000自行火炮,简称PZH 2000自行火炮,是一种由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和莱茵金属为德国陆军设计制造的自行火炮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之一。装入火炮的60发炮弹可以10秒3发的速度发射完毕。根据所用炮弹形式,可打击30至56公里内的目标。据联邦政府网站消息,德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7台这样的自行火炮。
Mars II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德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5套MARS II 多管火箭系统。该系统可以发射与美国“海马斯”系统相同的导弹。Mars-II每分钟能够发射多达12枚导弹,射程超过70公里。不仅如此,导弹发射器系统可以使用GPS或投雷导弹进行制导。
“海狸”装甲架桥车:装甲架桥车主要用于快速架设桥梁,令部队迅速通过河流,普遍装备于工兵部队。战时对于恢复被破坏的基础设施以及向平民众提供食品和药品都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德国已经向乌克兰交付了三辆“海狸”装甲架桥车,接下来还会提供13辆。
铁拳三型火箭筒(3000件):这是德国军火公司Dynamit Nobel Defence研制的无后坐力火箭筒。德国目前向乌克兰援助了3000件铁拳三型火箭筒,外加900个配套手柄。它从肩上发射,可对付400米以外的固定目标和300米以内的移动目标,可穿透厚达300毫米的装甲钢。有媒体分析认为,在冷战期间铁拳三型火箭筒的诞生就是为了对付前苏联时代的装甲部队,而目前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数量最多的就是前苏联时代的T72主战坦克,所以向乌克兰提供这种火箭筒也是有一定针对性的。
“毒刺”导弹 (500件):“毒刺”(Stinger)是一种肩射红外制导地对空导弹,由美国雷神(Raytheon)公司1980年研发并在美国制造,不过,多年来也已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生产,并延续迄今。实战经验显示,“毒刺”是一件操作简单、极其有效的利器。尤其在苏军占领阿富汗期间,美式装备的阿富汗武装曾击落不少苏制战机和直升机。 一旦锁定目标并发射后,导弹即能在约4000米的距离内自动跟踪目标。
“箭-2”式便携式防空导弹(2700件):Strela在俄语中的意思是“箭”。这款便携式防空导弹可以说是前面提到的“毒刺”防空导弹的苏联对应版本。这次德国将前东德库存的2700件9K32“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9K32 Strela-2)送到了乌克兰。虽然箭-2的版本已经有些过时,但它仍然可以在战场上发挥效用。它的射程在500米到4.2公里之间,可以射到2300米的高空。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感謝北約各盟友加碼提供戰鬥機、防空系統等裝備。他也再次呼籲各國持續並盡快提供支持;據烏克蘭媒體引述,他形容烏克蘭等待軍援有如「媽媽等著孩子放學」的時候,但孩子「總是找理由晚點來」。

至於烏克蘭何時能成為北約成員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說,現在還言之過早,但目前正堅定朝此目標前進。「我只能說,我們正在與烏克蘭一同前行,距離其獲北約成員身分越來越近,我們也在透過實際行動實現這件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9日在北約峰會場邊參加雷根研究所舉辦的活動。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