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將迎來工黨新政府 香港人要知道甚麼?
英國大選塵埃落定,工黨一如預期取得壓倒性勝利,在國會取得至少412個議席,黨魁施紀賢(Keir Starmer)成為新任首相,為保守黨14年的管治劃上句號。他一直強調工黨會帶來變革,他帶領的工黨政府將奉行甚麼路線?在對中國、對香港,以至是其他內政問題上,他又會採取甚麼政策?
英國國會大選翌日,倫敦陰晴不定,保守黨黨魁辛偉誠(Rishi Sunak)在陰霾籠罩下,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外發表告別講話。雖然他得以保住自己的國會議席,但仍為保守黨選舉失利負責,宣布會辭任黨魁,等選出繼任人後就會卸任,又同時宣布辭去做了不夠兩年的首相一職。
工黨黨魁施紀賢其後到白金漢宮,獲國王查理斯三世正式任命為英國首相,並授權他組織新政府。61歲的施紀賢將成為英國近半世紀以來,年紀最大的新任首相。他帶領的新政府,又會為英國帶來甚麼新氣象?
19歲的Rex Lee是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法律系學生,是以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受養人身份移居英國的香港人。他在2年前加入工黨,近期更獲選為東亞及東南亞工黨(East and Southeast Asians for Labour, ESEA for Labour) 執行委員會發言人,積極為工黨候選人助選,亦熟悉工黨政策。
誰是施紀賢?
他認為,現在的工黨已經轉變,不再如前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時期那麼左傾,而是會照顧不同群體的利益。他眼中的新任首相施紀賢也是中間派人物,會平衡商界利益。
Rex說:「施紀賢曾經是人權律師,也曾是刑事檢控專員。他關心人權,也是政治光譜上屬於比較中間的政治人物。他當然也會有一些偏向左的政策,例如要把鐵路和能源公司國有化,但其實他也有不同的政策是支持商界的。因為我們工黨現在希望做到的,是能代表英國所有的人。」
他舉例,工黨會成立一個79億英鎊的基金作公共投資,包括興建大型工廠,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營造有利營商的環境。
工黨對華、對港政綱乏善可陳?
不過在香港人最關心的對華和對港政策上,工黨大選前公布的政綱著墨甚少,只提到會審查和中國的雙邊關係,並和中國在不同問題上採取合作、競爭和挑戰三種戰略,捍衛英國主權和民主價值。而在對港政策上,更只得一句,說會繼續支持在英港人社群。
Rex承認,工黨為了順利贏得這次大選,政綱上相對小心,但他從工黨政治人物的公開言論,以及他在黨內所了解,工黨在著力減少整體移民數目的同時,並不會收緊BN(O)簽證計劃,反而會研究把計劃擴大至1997年前出生的香港人,及討論如何降低港人申請的成本。
他肯定地說,工黨會在香港和維吾爾人問題上挑戰中國,在對華態度上也只會更強硬。
Rex說:「除了挑戰,我們還會有合作。提到合作,好像我們會容忍(中國)人權問題似的,但其實不是。因為我們只集中在能源或環保這些方面才會和中國有磋商和合作。但其實我們看到,我們一定是比保守黨目前的立場更強硬的。」
工黨上場等於加稅?
提起工黨上場,不少香港人都關心會否加稅。Rex澄清,工黨早已承諾不會上調入息稅(income tax)、國民保險(National insurance, NI)和增值稅(VAT),但就會取消可合法避稅的「非稅務居籍」(non-dom)身分、對私立學校學費加徵20%增值稅、對石油和天然氣大型企業徵收暴利稅,以及檢討非必要開支等。其中頭兩項建議,都在港人群體中引起不少討論。
Rex說:「誠實地說,你原居地是否真的不在英國?你是香港人,現在想在英國做永久居民。你的原居地應是英國而非香港。如果你是為了自己少交點稅,而不太誠實地說自己原居地是在香港,其實對社會未必非常有利。但第二個我完全明白,私校VAT(增值稅)在工黨內部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像剛才說的,錢從何來?我們覺得其實有更重要的東西,像NHS(國民保健署)、街道上的安全,很多不同的重點,我們認為比私校更重要。」
工黨的政綱提出不少宏願,包括承諾減少國民保健服務(NHS)的輪候時間、每周增加4萬個預約名額、增聘6500個關鍵科目教師、增加警力打擊罪案、成立公營綠色能源公司「大英能源」,及獨立機構「大英鐵路」(Great British Railways)推動鐵路服務國有化等。
不過上述幾個方式籌集得來的資金,是否足以實現工黨的一系列鴻圖大計,兌現選舉承諾,仍是不少選民的疑問。Rex說,他會繼續監督工黨施政,同時在地區了解居民意見,再在黨內反映。
而他所屬的東亞及東南亞工黨,是工黨一個內部組織,旨在在工黨為東亞及東南亞群體發聲,也包括香港社群。這個組織,原名為「華人工黨」,至2021年改名,以涵蓋不同族群。Rex強調,東亞及東南亞工黨是一個對華鷹派組織,未來也會有來自這個群體的新議員,陸續在國會展示對華強硬立場。
他本人也有計劃從政,希望畢業後成為律師,以及參選地區議員,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英國國會議員。
記者:文在山(倫敦) 編輯:李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