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经济蓝图细节不足引发担忧
中国目前正承受7万亿至11万亿美元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的重压。
图片来源:andres martinez casares/Shutterstock
三中全会前,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领域是中国的消费税制度。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项制度助长了地方债务危机,并使中国难以刺激消费。
几十年来,中央政府一直通过接收地方政府的大量税收控制国家财政。中央还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设定了上限,但又希望地方政府能够以有限的预算拉动经济增长并提供服务。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消费税收入全部上缴中央,导致地方几乎没有动力刺激当地消费。2023年,中国全国消费税收入约为2,200亿美元。
本月早些时候,花旗(Citi)经济学家呼吁中央政府逐步削减最高达70%的消费税收入分成比例,通过此举向地方政府发出正确信号。
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分成制度,激励地方官员促进投资和制造业发展,但中国经济在这些领域已经出现过热情况。
在三中全会蓝图中,决策者承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并“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但没有说明如何实施。
关于消费税的措辞最早出现在2019年的一份文件中,后来在2021年发布的现行五年规划中重复提及。
房地产危机的解决方案同样含糊其辞。房地产危机的根源之一是开发商对楼盘预售资金的过度依赖。
楼盘预售款本该存入托管账户用于建筑开支,但许多开发商在完工前就将资金提走。由于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相关税收,楼盘预售审批十分松懈,其结果是中国各地烂尾楼盘多达2,000万套左右。
经济学家们表示,清理烂尾楼对房地产行业的复苏至关重要。三中全会的规划蓝图承诺彻底改革融资和预售制度,但没有说明如何进行改革。
中共在三中全会上做出的一项具体承诺是坚持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个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至少一家监管机构已采取行动:周一上午,中国央行出人意料地小幅下调了多个基准利率和政策利率,包括将一年期和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下调10个基点。
中国央行表示,希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分析师们表示,这次降息表明央行迫切希望提振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第二季度经济大幅放缓之后。
中国股市对此反应平淡。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盘下跌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