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31日電)86歲太魯閣族耆老黃長興穿梭山林數十年,尋找族人遷徙足跡,隨著年紀增長無法上山,他將過往資料整理成書,寫一本太魯閣族教科書,他說:「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從哪裡來」。

黃長興(Lowsi Rakaw)來自秀林鄉文蘭部落,半輩子投身軍旅,後來轉入學校當教官,在地人習慣稱呼他「黃教官」。

黃教官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民國93年到103年間受邀協助傳統領域踏查,開啟尋根、文史研究的新人生,他結合興趣跟從軍專業,「順便」記錄生態、研究太魯閣抗日戰役路線及遷移軌跡。

黃教官說,他從8歲就在奇萊山走跳,從軍在特戰部隊期間,也經常在秀姑巒山、奇萊南峰訓練,無論是地圖或是實際地形,都有一定了解。

他說,過去太魯閣族遷徙過程、定居地點及太魯閣抗日戰役等歷史,只有日治時期留下有限的文字資料,更多是耆老們口耳相傳。

黃教官在秀林鄉各部落舉行說明會,召募年輕力壯的青年加入,經過訓練後,便帶著族人們一起踏查。他說,每次上山最短4天、最長12天,上山前會檢查裝備,因爲要在懸崖、峭壁邊行走,絕對不能喝酒,也不能帶上山。

書中寫到「400年前,有一群人從Truku Truwan(奇萊山西側)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前進,穿過奇萊山、合歡山一路向東,來到立霧溪、陶賽溪、木瓜溪的上游,順著溪流創立了無數的家園」。

黃教官一行人,根據現有資料跟訪問部落耆老,族人從奇萊山往東遷移後,因人口增長,陸續分散到最北的和平村,往南也到萬榮鄉,他說,超過300個舊部落據點,全部找到了。

接下這項調查任務時,黃教官已將65歲,仍親力親為完整每一次探查計畫,持續到75歲結束。他說,過去每年以成果報告方式呈現,他認為資料不夠連貫,便著手整理成書,在太魯閣族正名20週年發表「崛起於東台灣的太魯閣族人」一書。

書中除了傳統領域內容,也完整呈現太魯閣抗日戰役的內容,可以作為教科書參考,讓後代更認識自己的族群。

黃教官說,「現在還在寫另一本更厲害的書」,講述太魯閣族的狩獵文化,介紹狩獵民族如何透過打獵保護土地、傳承文化。(編輯:謝雅竹)11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