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股「黑色星期一」反令香港喘息 惟復原能力比97年更弱
受日圓行差平倉、美國經濟數據轉弱等因素影響,全球股市進入動盪期,周一(5日)更陷入「黑色星期一」。但中、港股市跌勢相對較輕,有分析認為,兩地目前受惠於美元轉弱,人民幣轉強,而在原有低位徘徊下稍有喘息機會;又指現暫未確定金融風暴重臨,除非歐美經濟全面步入衰退,惟屆時若中、港持續受政、經問題夾擊下,恐比以前更難翻身。
全球股市周一(5日)動盪加劇,慘遭「血洗」。其中,亞洲股市成重災區,日本災情最重。
日經指數曾跌超過13%,接連失守多個關口,兩度觸發熔斷機制,收市報31458點,暴跌4451點,創史上最大單日跌幅,超越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的股災跌幅。另南韓首爾綜合指數亦緊隨急挫,曾跌逾一成,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20分鐘,收報2441點,跌234點或8.77%;台灣股市跌穿2萬點大關,收報19830點,跌幅8.35%,創1967年以來最大跌市。
同日,歐美股市亦集體大跌數百點。其中,美國道指開市急瀉逾1000點,在39000點水平掙扎。七大領頭巨擘蘋果、輝達等全線重挫,市值蒸發了將近1萬億美元。美國VIX「恐慌指數」曾倍升至逾50點,創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時期以來最高。
綜合市場對今次股災的分析,普遍認為主要與三大因素有關,包括近來日圓升值導致利差交易平倉潮,加劇資產賣壓,以及中東局勢升溫等地緣政治影響。
另一大主因是,美國最新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硬着陸」令人大失所望,包括7月非農就業人數按年僅增12萬人,遠遜於預期的20萬人,且失業率意外連續第4個月攀升,達到4.3%,創2021年疫情以來的新高,觸發「薩姆規則」(Sahm Rule),即失業率3個月平均值比過去12個月低位高出0.5%時,意味經濟步入衰退。同時,薩姆規則亦成為了美國各大社交平台熱搜詞,熱門程度遠超「AI」與「英偉達暴跌」等話題。
中、港股市反在股災中得到喘息機會
至於中、港方面,香港恆生指數開巿即報跌1.59%,最多跌504點,收報16698點,跌247點,成交額1350億港元。中國三大指數同告下跌,其中上證指數收報2860點,跌44點或1.54%,深證成分指數報8395點,跌158點或1.85%,兩市成交額7904億元人民幣%。
中、港市況跌勢相對日、韓、台較輕,是否代表兩地可避過這場股災?前香港《有線財經台》台長顏寶剛向本台分析指,兩地股市只是暫見「喘定」。
顏寶剛說:「別人(日、韓、台)是由新高調整下來,但港股早已先跌了一半,故跌幅相對較少。另一原因是與人民幣有關,因為今次(股災)源頭在美國,而市場憧憬美國會減息,故美元轉弱,人民幣由低位回升,升至7.12兌1美元,有利於內地穩定金融市場。而人民幣表現與港股表現直接掛鉤,人民幣轉強有利港股由低位喘定。」
顏寶剛相信目前股災為周期性問題,暫未稱得上金融風暴重臨,相信美國、日本有能力收復失地。不過,對於中、港而言,由於近年受累於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中西關係惡化,以及樓市和商貿發展衰退等內圍經濟結構問題,長遠削弱防守能力,直言並非如官方所願「純粹美國減息就可解決的問題」,若然外圍經濟真的陷入衰弱,香港的復原能力「必定差過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記者:夏雪(華盛頓) 編輯:溫曉平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