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揆「斷線」29個月後再與習近平通話 英指觸及香港問題但中方隻字未提 習近平是在上周五與施紀賢通電話,兩國同日發布新聞稿及聲明,但著眼點不同。
路透社資料圖片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上周五(23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成為兩國領導人29個月以來首次向外公布的對話,雙方討論了貿易、經濟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其中英方指施紀賢曾提及香港問題。有評論預期中英互動將趨頻繁,但新任工黨內閣對華會否改行溫和路線,仍有待觀察。

習近平是在上周五與施紀賢通電話,英國首相府當日發表聲明,以150字交代雙方討論了貿易、經濟和教育等領域的合作,並一致認同兩國有必要在氣候變遷和全球安全等領域上密切合作。唐寧街的聲明又提到,施紀賢希望兩國可在香港、俄烏戰爭及人權議題等分歧上作公開、坦誠和誠實的討論。

至於中國外交部同日發布的新聞稿,形容習近平是「應邀」與施紀賢通電話,以逾600字篇幅詳細講述二人對話內容,包括施紀賢祝賀中國隊在奧運「取得優異成績」,又指英方表示「長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立場沒有改變」,但隻字未提施紀賢曾提及香港及人權等問題。

1 (2).PNG
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稿,習近平是「應邀」與施紀賢通電話,而英方聲明則未有提及是哪方先「踏出第一步」。(中國外交部新聞稿截圖)

IPAC鄺頌晴:英中互動或更頻繁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向本台表示,英國工黨政府未來和中國政府的互動越來越多,是意料中事。

鄺頌晴說:「工黨現在的首要任務,他們大選前也有說的,就是想振興經濟。要振興經濟,他們就會覺得需要中國市場或需要和中國的生意往來。工黨裡有一些勢力相當大的人,和施紀賢很親近,他們和中國也有生意來往。所以我不會對此感到意外,我覺得英中兩國愈來愈多互動是必然的,在某些議題上避重就輕也是可以預料。」

鄭文傑:工黨對華取態有待觀察 英國應避免助長「大內宣」

港人組織「英國港僑協會」董事、英國駐港領事館前僱員鄭文傑認為,施紀賢上任後「破冰」,可能只屬外交「例行公事」,工黨對華是否轉趨溫和仍有待觀察,期望英國傳媒及公民社會發揮監察力量:「英國政府在這一方面要表現足夠的透明度,他與中國的高層談了些甚麼?裡面有沒有作出任何在人權議題上的妥協?因為我們希望見到英國政府,在與這些已經愈來愈獨裁的極權國家交往的時候,一些基本的核心人權價值是不能夠被妥協的、是不能夠被出賣的。」

鄭文傑認為,英國在處理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時,要避免言語間滋長中共對外的氣焰。

他說:「她(英國政府)去處理對華關係的時候,所有的用詞、所有的用語,如果反過來被中共的黨媒、國營媒體去利用變成『大內宣』,這件事會助長了中共那種民族自豪感,而民族自豪感,往後也都可能會助長了他們對外擴張的一種威權主義的政治議程。」

中英關係達「新平衡點」 英國可探討增外交「籌碼」

自2019年香港抗爭運動後,中共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跌至「冰點」,鄭文傑形容,現時中英關係隨著英國政黨輪替「重回新平衡點」,雖然對國際秩序是不利的取向,但亦可以尋求在外交上增加手上籌碼。

鄭文傑說:「當中國反過來需要依賴你的時候,你(英國)可以在人權議題上更加能夠著力。至少我想香港人、在英港人也好,他們可能期盼的,是你至少有沒有一些實績,是可以透過這種所謂有限度的交往,是可以換來一些政治囚犯可以獲得釋放呢?」

2 (1).jpg
兩國對上一次公開領導人曾通話是在2022年3月25日,時任英揆是約翰遜。至29個月後兩國領導人再次通話時,英國已經歷三度換相、政黨輪替,以及英女王駕崩。(美聯社資料圖片)

兩國對上一次對外公布的雙方領導人通話,是2022年3月,時任首相約翰遜與習近平通話後,雙方一度「斷線」29個月。當時中、港仍處於「封關」狀態,其時英國國家元首仍是女皇伊利沙伯二世。

記者:文在山、梁銘康(英國) 編輯:施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