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日本男童深圳遇袭是“偶发事件”吗?民族主义情绪下的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日本男童深圳遇袭与“偶发事件”:民族主义情绪下的中日关系何去何从
在广东深圳就读日本人学校的10岁男孩在上学途中遇刺身亡后,社会多方对此事大恸,有学者分析指日本自民党选举当前,此事恐将使中日双方关系越走越远。
周三(9月18日)下午,一名男子在深圳刺伤一名10岁儿童,经抢救无效,男童在遇刺次日身亡。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林泉忠表示,日本国内对于这件事的关注度极高,且不同程度地表达出了对中国的不信任,和华人打交道比较多的学者和记者亦因此表达极大的“无奈和愤慨”,这也呈现出该事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是“无可避免的”。
“在过去几年里,日本社会一直有流言称日本人去中国会不安全、会被检查、会遭遇不好的事情,这样事件的发生无疑坐实了这个说法,”林泉忠这样表示,同时指出由于此前已有受中方邀请赴中国访学的的知名学者在官方安排的酒店里被警方带走,种种事件使得“尽量不去中国”成为日本社会主流的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下周就是日本自由民主党选举,由于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宣布退出,日本新任首相将在下周正式选出。
事件发生后,自民党总裁候选人都纷纷表达了对此事的意见,林泉忠表示目前三位领跑候选人的对华态度都说不上友好,“已经不可能委任亲中人士为外务大臣”。
日本驻华大使馆周四(9月19日)发布声明,表示对这名儿童的死亡“深感痛心和遗憾”,并表示希望中国政府查明真相,呼吁日本侨民留意周围环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亦在周四发表讲话,要求中方尽快说明案件实际情况,并痛斥行刺行为“卑劣”。岸田文雄此前担任日本外相期间多次前往中国访问,但上任首相后从未到访中国。
日本外相、日本外务事务次官都表达了对事件的关注和遗憾。
在周四的中国外交部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三家媒体问及日本男童在深圳遇刺身亡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多次强调“这是一起个案,类似案件在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同时指出案件正在调查中,犯罪分子将被惩处。
据悉,遇刺男童为日本籍贯,父亲为日本公民,母亲是中国公民。
深圳警方对多家内地媒体多次强调这是“偶发个案”,表示嫌疑人已被抓获,具体动机不明。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四还表示:“个别案件不会影响中日两国交往与合作。”
事件发生后的次日晚间,在深圳日本人学校和东京街头,深圳市民和海外华人自发献花、点蜡烛进行悼念。
这是今年第二起针对日本人的犯罪事件,早在今年6月24日,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名中国男子袭击一对日本侨民母子和日本人学校校车上的人,市民胡友平拼死相救。彼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将这件事形容为“偶发事件”。
苏州校车遇袭事件发生后,日本驻华大使馆为胡友平降半旗,日本外务大臣公开表示哀悼。但行刺的这名男子信息始终没有公布,案件至今没有详细细节披露,这也导致深圳日本人学校男童遇刺事件后,民众对政府查案是否会如实公布结果一事持怀疑态度。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主义情绪
尽管官方还没有对行刺男子的作案动机进行说明,但事发时间9月18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日期,学者亦指其动机很难不和“九一八”事件联系起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每年“九一八”时,中国东北会拉响防空警报作为对这一事件的警醒和纪念。近年来,在该节日前后中国当局都会加大宣传,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中日两国在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又在80年代迎来外交上的“蜜月期”,中国多个城市和高校均有日本捐赠的代表中日关系友好的“樱花大道”或街道,在每年春季吸引大批市民赏春,日本亦收到中国送养的大熊猫,承接方东京上野动物园外曾大排长龙。
这样的文化交往在近年来多受打击,2005年,中国各地爆发大规模“反日”游行和抗议示威,之后2012年又有钓鱼岛事件后中国各地市民烧毁日产车辆或日本百货公司。
林泉忠对BBC中文表示,他曾以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但事实是很可惜地看到,“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至今没有实现软着陆”。
林泉忠表示,消费爱国主义是稳固政权、一定程度维护统治合法性和维稳的利器,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在这样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从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后,政府对媒体和言论的管控和噤声就能看出,反思的声音太大会影响它想要的那个效果。
上海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对BBC中文表示,尽管学校并未在课程纲要里要求加入针对任何国家的“仇恨教育”,但是近年来,她感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多。
这位老师表示:“仇日这件事不是我们在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主要在负责对他们的熏陶。一般家长讨厌日本的话,小孩就会跟着憎恨日本。”
在抖音等平台上,“抗日”神剧、短剧、相关视频的传播没有限制,在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后,还有博主直播前往深圳日本人学校猎奇,题名为“防护严密的日本学校究竟隐藏了什么”的视频收获大量点赞。
而在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上,自我介绍为日本人的博主帖文评论区也多为不友好言论,发帖人也往往在收到这些评论后不再更新。
2023年8月末,日本正式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不久,杭州市民即在杭州日本人学校外砸石头和鸡蛋。
日企的离开和日本文化的淡出
民族主义的直接影响是迫使在华日企、两国文化交流的企业或个人离开中国。
据日经新闻报道,事件发生后,在华日企高度警觉。松下控股允许在华工作的派驻员工及其家属暂时回国或居家办公,回国费用由企业承担。三菱重工、本田等公司也在考虑相应对策。
王子瑜四年前开始成为专业和服着服师,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按要求搭配和穿上标准和服。
此前在北京工作时,她常被日本老师提醒“尽量不要在外穿着和服”,同行也经常提示她不要在大陆社交软件上发布自己着有和服的相关内容。
她本以为只是善意提醒,直到她注册了抖音账号宣传工作,评论区的辱骂从不间断。一条收获近8000条评论的视频下方,仅有几条是夸赞“好看”,其余尽数是指责王子瑜,训诫她不该穿和服。
2021年,福建一女子穿和服做核酸检测被拒绝,工作人员要求她换一身衣服再来排队。2022年,另一名中国女子在苏州街头因穿着和服被警方以“寻衅滋事”带走。
王子瑜说:“我不说我是中国人,我会因为被误以为是日本人挨骂。我说我是中国人,就要因为穿和服被骂得更狠。我在成都穿和服上街买东西,还被人不太礼貌地喊过话。”
在手机上看到中日混血男童遇刺的新闻,王子瑜说她深感痛心,更痛心的是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支持或者“人人都会死,只是被报道或不被报道”言论的消息。常年遭遇不友好评论,王子瑜甚至表示她看完新闻“心有余悸”,因为这把刀也很有可能在过去或者未来的某一天插在她身上。
疫情开始后,王子瑜的很多中日结合家庭客户逐渐离开中国、前往日本定居。今年初,她也逐渐将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京都。
在京都,她身边所有看到男童遇刺新闻的朋友和市民都感到很惶恐。
王子瑜说:“我想离开,但不知道去哪。日本马上就要选首相了,看到候选人都在讨论中日问题,我以为没准儿能好起来了,现在看,只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