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T07:43:55.462Z
德国防长皮斯托利乌斯8月初访问菲律宾,这是德国国防部长首次到访该国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月初,德国与菲律宾同意在今年年底前敲定一项防务协议。在南中国海局势不断升级之际,这项协议将推动德国与菲律宾进行联合军事训练,德国还可能向菲律宾出售武器。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Gilberto Teodoro)8月初在马尼拉接待到访的德国防长皮斯托利乌斯(Boris Pistorius),这是德国国防部长首次访问菲律宾。

在访问期间,德菲防长表达了加强军事合作的共同承诺。特奥多罗宣布,这项计划中的防务合作协议将在"年底前"签署。

该防务协议预计将涵盖联合训练演习、先进武器的销售以及加强安全相关信息共享。

此外,合作还可能涉及军事技术转让。在地区安全挑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菲律宾急需这些技术来实现空军和海军的现代化。

特奥多罗强调,菲律宾有意获得指挥和控制系统、反介入及区域拒止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军事设备。这显示出该国正朝增强防御能力的战略方向转变。

德国的印太战略

近年来,德国在印太地区的参与度日益提升。德国海军已多次在南海进行航行自由行动,最近一次行动于5月底从德国启程,凸显了柏林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承诺。这与德国在2020年发布的印太战略相符,该战略强调维护该地区自由开放的海上航道的重要性。

8月2日,德国加入由美国主导的驻韩联合国司令部,该司令部负责监督朝韩戒备森严的边境。此举进一步说明德国在亚洲日益增加的军事参与。

菲律宾则不断积极寻求防务伙伴关系,以抗衡中国在南海的强硬姿态。

去年,菲律宾与美国续签了《访问部队协议》(VFA)。该国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威胁终止该协议。

菲律宾还与澳大利亚和日本签署了类似协议,近期与越南进行了首次联合军事演习

北京的不满

北京对于这样的发展做出强烈回应。中国官媒《环球时报》英文版批评德国在菲律宾的防务举措是"机会主义"的做法,意图"挑衅中国"并安抚华盛顿。该报还淡化了德国向菲律宾提供实质性军事援助的能力,指出德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有限。

抱持相同看法的不仅仅是中国官媒。

檀香山井上健-亚太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吴翁(Alexander Vuving)表示:"我怀疑德国能否影响亚洲的力量平衡。"

但这并非计划签署的防御协议的目的,他补充说道。"这是为了展示两国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共同承诺。"

这一法律框架赋予沿海国家对其大陆架资源的专属权,并成为南中国海争端的奠基石。

2016年,海牙国际仲裁庭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决,驳回了中国对南海的广泛主张。这起仲裁案最初是由菲律宾所提出。

北京拒绝承认这一裁决,但它仍是菲律宾及其盟国持续维护其海洋权益时的一个关键论据。

相关图集:难做好邻居的中国与菲律宾

麻烦不断的邻居:中国目前是菲律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因两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的巨大争议,也被菲律宾视为一大威胁。2023年,中菲两国海警船多次在争议岛礁水域发生冲突、碰撞,北京和马尼拉相互指责对方危险挑衅、违反国际法。
南海仲裁:2016年7月,设在荷兰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PCA,内景图)宣布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裁决,全面否定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九段线”内对南海海域和岛礁拥有的历史权利,也几乎全面认同了菲律宾方面提出的一应诉求。裁决招致中国方面严词反驳。中国称仲裁结果是“非法、无效”的,并表示“不接受”、“不承认”。
杜特尔特:一纸空文:2016年上任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认为,北京从未参与这一菲前任政府提请的仲裁,因此这是一份对中国没有约束力的文件,并说「其实根本没有仲裁」。杜特尔特在执政期间搁置了菲中在南海问题上的主权争议,以此换取中国的投资和贸易。
亲中疏美:普遍评价认为,杜特尔特上任后采取接近中国、疏远美国的路线。菲律宾减少了同美国的联合演习等军事合作,同时寻求中国的投资,包括用于发展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过《纽约时报》引用的数据显示,在杜特尔特任总统期间,中国只兑现了其承诺在菲律宾投资240亿美元中的3%。
外交转向:2022年5月当选菲律宾总统的小马科斯改变了前任的对外政策,重新加强与美国的联盟和防务合作,包括重启美菲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巡航,并重提维护南海仲裁和菲律宾的主权,坚称“不会允许我们的海洋权利受到一毫米的践踏”。 菲律宾开始高调谴责北京入侵马尼拉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驱赶菲律宾渔民。
两国关系“并非只有南海”:2023年元旦过后,小马科斯访问北京,受到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隆重接待。双方强调了中菲睦邻友好关系,以及以友好协商方式处理“海上问题”的愿望。之前在2022年7月,小马科斯对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表示,对马尼拉和北京之间的“交流”持开放态度,“西菲律宾海并不是我们的关系中唯一的一个方面。”
增加美军进驻基地:2023年2月,美国防长奥斯汀宣布与菲律宾达成协议,美国军队获准进入菲律宾另外四个军事基地。这意味着美军将扩大在菲律宾的部署,尤其是针对中国在南海和台海的军事存在。此举激怒了北京。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是在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危害地区和平稳定,并称“地区国家应当对此保持警惕,避免被美裹挟利用”。
“马德雷山”号:菲律宾称为阿云津礁、中国称仁爱礁的一处环礁成为中菲领海争端的聚焦点。1999年,菲律宾将一艘旧军舰“马德雷山”号搁浅在该处,并派人驻守。中方一直要求菲律宾将船拖走,并一再阻挠运送补给的船只。
水炮、激光——危险动作频频:2023年下半年,菲律宾多次指责中国海警船阻拦菲补给船接近环礁。10月和12月发生两次船只碰撞事件,菲律宾方面指责中国海警用水炮攻击菲船只。2023年2月,中国海警还向一艘菲律宾船只使用“军用级别的激光”,导致菲律宾船员短暂失明。

德国防长皮斯托利乌斯在访问马尼拉期间重申了这一立场。"这一裁决仍然有效,没有任何例外。加强海上边界是我们的义务,我们正履行这一责任。"

争夺公海

南中国海经争端攸关巨大经济利益。据信,该地区富含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的强势态度阻碍了几个东南亚国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

此外,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贸易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这些海上航道的安全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

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扩张,包括建设配备军事基地的人造岛屿以及据报道在柬埔寨建立海军基地,已引起了北京可能控制重要海上航道的担忧。

邻国声称,这种控制可能会破坏全球贸易并损害其主权。与此同时,中国所有对外贸易几乎都是通过这些水域运输,北京也担忧东南亚国家可能会试图封锁南海或骚扰中国船只,从而影响中国经济。

北京一直试图在缅甸建设港口,以便绕过马六甲海峡,特别是运输中国经济所依赖的海湾地区的石油。然而,缅甸持续不断的内战使这一港口计划搁浅。

马尼拉担心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其盟友美国能否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对此,菲律宾正试图通过拉拢更多国家以增强威慑力,维护其在南海部分海域的合法主张。

维也纳大学印太国际关系专家格斯特尔(Alfred Gerstl)表示:"德国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其目标是向印太地区的合作伙伴和中国表明,德国致力于维护基于规则的地区秩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柏林必须定期向该地区部署海军力量,参加双边和多边海军演习,并进行港口访问,以加强其战略存在。"

"为此,柏林必须定期向该地区部署海军力量,参加双边和多边海军演习,并进行港口访问,以加强其战略存在。"

在此背景下,所有目光都将聚焦于德菲防务协议的最终敲定。这一进展可能预示着印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新篇章。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