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库县出土的角龙类恐龙化石为新属种
【共同社9月4日电】日本兵库县立人与自然博物馆、冈山理科大学等研究团队在3日的国际学术杂志网络版公布,在兵库县丹波筱山市约1.1亿年前(白垩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恐龙化石为长有喙状骨骼的植食性恐龙“角龙类”新属新种。
以三角龙为代表的角龙类被视为起源于亚洲,可能在约1.26亿至1亿年前之间迁徙到北美大陆。该博物馆的主任研究员田中公教表示,此次的化石与北美原始角龙类的亲缘关系极近,是特定角龙类何时迁徙的重要化石。
研究团队对2007年至2023年期间发现并确认的17块化石进行了分析。发现有肩骨存在凸起等3个独有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新属新种。这种恐龙没有类似三角龙的大角,全长约80厘米。据推断是正在成长阶段的年轻个体。据悉,这是在日本发现的角龙类化石中保存状态最好的。
新属新种被命名为“Sasayamagnomus saegusai”,结合了意为“守护筱山地下宝藏的小矮人”的拉丁语和曾带领挖掘调查的该博物馆已故主任研究员三枝春生的姓。
据田中介绍,约1.1亿年前由于极端的全球变暖,北极地区存在广袤的森林。据设想,恐龙能从欧亚大陆东部通过陆路迁徙至当时相连的北美大陆西部,扩大了栖息范围。
化石计划在该博物馆展出至11月10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