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向中國洩密 俄超高音速專家「叛國」判囚15年

俄羅斯法院近日以叛國罪判處物理學家希普魯克(Alexander Shiplyuk)15年監禁,希普魯克是研究超高音速(Hypersonic)技術的頂尖科學家,他堅持自己無罪,並反指所謂的「機密」只是可在網上獲得的公開資訊。
57歲的希普魯克曾任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與應用力學研究所(ITAM)所長,於2022年8月被捕,俄國通訊社《塔斯社》(Tass)當時形容他是超高速飛行研究的領軍人物。希普魯克被控將有關超高音速技術的國家機密洩露給外國勢力,但他否認指控;去年5月《路透社》曾引述消息人士稱,希普魯克涉嫌於2017年在中國的科學會議上交出機密資料。
審訊閉門進行,希普魯克堅持自己無辜,強調所提供的並非機密,只是網上公開的資料,惟法院最終仍判他罪成,關進高度設防監獄。他的兒子米哈伊爾(Mikhail Shiplyuk)表示,父親和律師一直堅持無罪抗辯,並形容父親是熱愛工作及為此奉獻一生的科學家。
超高音速導彈遭烏軍成功攔截
自2015年以來,俄羅斯已有12名涉及超高音速技術的物理學家因叛國罪被捕,當中不少人年事已高,希普魯克的2名同事馬斯洛夫(Anatoly Maslov)和茲維欽采夫(Valery Zvegintsev)也是其中之一,78歲的馬斯洛夫更在今年5月被判囚14年;這些科學家的同事和律師表示,他們未曾參與過武器研發,部分案件只是跟他們與外國研究人員的公開合作有關。據認識希普魯克與馬斯洛夫的美國科學家透露,2人曾從事感應器、導航和飛彈推進系統整合的研究,全都可能涉及製造超高音速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公開讚揚國家在超高音速導彈技術方面的發展,甚至形容為「理想的武器」。超高音速導彈可以至少5倍音速飛行,且途中能改變方向增加攔截難度,但有分析其效能被誇大;在俄烏戰爭中,俄羅斯首次動用「匕首」(Kinzhal)和「鋯石」(Tsirkon)2款超高音速導彈,部分亦遭到烏軍成功攔截。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池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