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大部門向香港發營商警示 警告企業勿觸犯國際制裁令

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以及國土安全部向美國國民和商界發出風險建議,警告他們在香港營商和旅遊都會面對人身安全和法律風險。 對上一次警示已是2021年,但這次涉及範圍比上一次警示多接近一倍。警示還警告,除了國安法,現在在香港營商還可能觸犯美國對俄羅斯等的多項制裁令。
建議認為,在香港營運的企業、個人及其他機構,包括學術機構、媒體組織、研究服務提供者和投資者,應了解自2021年上次顧問發布以來,香港法律和規定的變更,這些變更可能會對在香港營運的企業和個人產生不利影響。如果他們與美國制裁的個人或實體有接觸,則應特別留意這些法律和規定的變動。
除了2020年通過的國安法, 建議還認為,2024年3月通過的23條,令商人在香港營商風險大幅增加,因為23條涵蓋了廣泛而模糊的條文,涉及「與外部勢力勾結」、涉及國家機密的活動及間諜活動等行為,這些條文可能會影響或干擾在香港的日常業務活動或旅行。
建議還指出,一般機構對政府政策或當地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分析當地或中國內地的經濟狀況或企業;與當地及國際政府官員、記者或非政府組織保持聯繫;以及在香港內部和跨境進行數據管理、保護和傳輸,這些正常商業行為都有機會觸犯法例。
以往僅限於中國內地的風險因素現在也會在香港發生,並可能影響香港的商業、貿易以及看似日常的個人商業活動。
建議提到,香港資訊自由日漸萎縮,一些國際新聞媒體已經減少了在香港的工作人員。包括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關閉在香港的辦事處。
美國政府認為,即使是經濟和商業分析師、市場研究人員、信用評級分析師以及雇用他們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對香港或中國內地當局進行盡職調查的公司,以及那些在日常運作中與外國政府官員、部門和機構進行諮詢的公司,還有外國媒體、研究和學術機構、智庫、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有機會觸犯間諜罪行,而且可被判最高10年監禁。
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和香港已成為重要的轉運點,將軍民兩用物品重新出口至俄羅斯,以支持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基礎及其對烏克蘭的持續侵略。香港也可能會成為支持中國內地化學和製藥公司的人士的金融樞紐,而這些公司涉及非法毒品的擴散,包括芬太尼的前驅化學品。
所以向商界提出警告,受美國管轄的美國公民及其他與香港有關聯的個人和機構,應了解與香港的個人和實體相關的其他惡意行為的制裁風險,包括支持俄羅斯國防工業、偷運芬太尼、協助恐怖組織偷運貨物。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