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紅色電影《一生交給黨》票房慘淡 網民嘲:一億黨員怎麼沒去看? 中國網民認為《一生交給黨》事前宣傳較為低調,且沒有大牌演員,題材缺乏創新,加上「社會氛圍不好」更難令人購票入場。
《一生交給黨》宣傳海報

中國主旋律題材電影《一生交給黨》在81日「建軍節」全國上映,作為建軍97周年獻禮,惟截至周日(22日)票房累積收入僅275萬元(人民幣,下同),遭網民嘲諷「一億黨員怎麼沒去看?」,也反映這類紅色電影與當代觀眾的娛樂需求脫節。

根據中國電影資訊平台「貓眼電影」統計,片長90分鐘的《一生交給黨》首周票房只有96萬元,直到第8日才突破100萬元,而275萬元的累積票房排名落在第127位,表現極不理想。

電影由曾羽編劇,陶明喜執導,王超偉、鮮青洋、莫小奇、楊駿、何梓銘等主演,內容講述1927年國民黨在上海對中共黨員進行「清黨」(即中共稱為「四一二事件」),重點刻畫潛伏的中共黨員面對國民黨打壓時的堅忍與革命精神,是中共典型的紅色題材「正能量」電影。

成了「毫無內涵的爆米花」

然而,《一生交給黨》無論票房和口碑都乏善足陳,中國網民認為電影事前宣傳較為低調,且沒有大牌演員,題材缺乏創新,加上「社會氛圍不好」,更難令人購票入場,有留言指「以前這樣的片子,有些是用經費去讓黨員去拉高票房的。現在沒經費了,反映了真實的票房」,還有人調侃「一億黨員怎麼沒去看?」、「黨員都不看,誰要看?」、「我花錢是去娛樂的,不是去上課」。

有中國影評人表示,近年紅色題材電影的市場表現一直不佳,觀眾對這類電影的「審美疲勞」,以及對歷史題材的認知偏差,都是票房失利的原因;同時,紅色題材電影被賦予「過於沉重的歷史使命」,更像是肩負著宣傳教育任務的工具,而非單純的藝術作品,導致內容刻板說教,形式缺乏創新,不是拍成了冗長乏味的紀錄片,就是過度依賴特技效果和明星,成了「毫無內涵的爆米花」。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程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