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400多項活動賀「國慶」 市民不知情亦兼不會消費「慶祝」 近年每逢10.1都有旗海,當中栢麗購物大道尤為驚人,不過不少名店則沒有重開。
衛斯攝

今年中國10.1國慶,港府出盡力大搞活動,希望增強市民「愛國」之餘,亦望推動沉寂的經濟。政府推出了400多項慶祝活動,包括半價看電影,交通、食肆方面的優惠等,但不少市民對於大部分慶祝活動「不知情」,也沒計劃101日外出消費。連大陸遊客都表明不會過夜,政府如意算盤似乎未能打響。而警方亦拘捕了一名,涉及多宗破壞國慶裝飾案件的男子。

鋪天蓋地的旗海滿佈遊客區各個景點,到處亦見慶祝中國75週年國慶的海報。政府力谷經濟,希望吸引遊客趁國慶黃金周來港,以及鼓勵市民支持本地消費,推出了400多項慶祝活動,亦有不少消費優惠,包括半價看電影,以及在交通、食肆優惠等。

這麼多著數,10.1又是公眾假期,能否吸引本地人呢?在尖沙咀工作的張先生表示由於要上班,不會去特別慶祝國慶:「其實都不太清楚有甚麼活動,除了每年都有的放煙花外。「一來宣傳不夠,二來不是很提得起興趣,有折扣都好,都未必想消費。不是有特別多氣氛慶祝。」

本地學生:不用搞到天花龍鳯

陳小姐則表明國慶日會與朋友出去玩,但不是慶祝:「與平時沒有甚麼分別,也不知道政府提供了甚麼優惠安排。又不會(刻意嚮應),遇到有便參與吧,例如買咖啡這些,但是不會故意去找。開心的,多了一日假期這樣。」

大學生陳先生亦表示不會慶祝:「都是留在家,因為我是學生,都沒有甚麼地方去。其實我住的附近都會有很多橫額,除了有國旗區旗外,都有不同的標語去寫幾多年國慶,而且我年年都見到,我覺得一來太誇張;二來明明是一件簡單、平凡的事,搞到這樣天花龍鳳。」陳先生又指自己對5年前的101日還有記憶。

政府一心希望大搞「盛事經濟」,但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周一(30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普遍市民對「盛事」印象不太深刻。至於「盛事」能否推動經濟,最多出現的回應關鍵字是「浪費」、「浪費金錢」、「沒有」、「失敗」等。浸會大學副教授陳家洛解釋,以香港的社會經濟結構,相關活動最多只有幾天的經濟效果。

警方元朗拘捕涉毀壞國慶裝飾男子

本地人興趣不大,哪遊客呢?來自東莞的小軍表示,不知道香港有甚麼活動,但國慶日約了朋友在深圳,所以不會留港:「(氣氛)都相差不多吧,可能國內會好一點,因為國內都是張天鋪地的國旗。」

而來自深圳的遊客西西雖知道港府辦的活動,但因住深圳所以即晚便回去:「如果說行程不趕的話,如果說有時間的話,我肯定會留下來去看這些表演,那肯定會覺得有點可惜,畢竟也是難得一次。」

香港開關兩年,雖然業界預然今年黃金周旅客人數比去年有所回升,將有120萬旅客來港,但認為最少要多兩年才有望回復疫情前水平。 

而與國慶「萬眾歡騰」的氣氛「相輝映」的還有警察。反送中抗爭已過去了五年,但警力沒有鬆懈,廣東道、梳士巴利道及天星碼頭一帶,10.1前夕已經部署警力。警方亦拘捕一名男子,涉嫌5宗刑事毀壞國慶裝飾案件,初步懷疑只是為發洩對社會不滿,並不是針對任何關於中國而破壞。

編輯:李榮添 網編:陳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