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争揭示了法国在中东地区的边缘化角色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言论引发了他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之间的口头争执——马克龙在上周六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敦促停止向以色列运送武器,并且强调了“回归政治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不出所料,内塔尼亚胡迅速对此做出回应,并在其办公室发布的声明中表示,“在以色列与由伊朗领导的野蛮势力作斗争之际,所有文明国家都必须坚定地与以色列站在一起。尽管如此,马克龙总统现在却和其他一些西方领导人一起呼吁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真为他们感到羞耻。”
阅读更多
以色列占领国担心这些言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促使其他国家(例如英国、德国和加拿大)发布抵制向其出售武器的决定,但观察人士认为,法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仍然强劲,并且没有发生任何实际改变,从而使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边缘化”。

支持的立场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加沙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表示担忧,并一再呼吁停火。他表示,“避免黎巴嫩局势升级是当务之急,黎巴嫩不能成为新的加沙”。
法裔巴勒斯坦活动人士、欧洲议会议员利玛·哈桑解释称,马克龙对以色列军事入侵黎巴嫩领土的“强烈”谴责,是由于黎巴嫩和法国之间的“历史性和解”,而不是由于巴勒斯坦人受到的侵害,“因为黎巴嫩人可以被视为地区战火的受害者,而这并不是他们真正选择的结果。”
这位议员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法国的作用正是欧洲动态的一部分,她补充道,“我们知道以色列的伙伴关系协议是毫无疑问的,尽管该协议的第二条规定要以尊重人权作为条件,但众所周知的是,一些欧洲国家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并与之巩固战略伙伴关系。”
该议员强调,尽管学生运动要求结束这种伙伴关系并进行学术抵制——就像俄罗斯的情况那样,以结束双重标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就此出台任何惩罚措施或者可行决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以色列的支持几乎是全面且公开的,并且每次他们都会躲在外交模式的背后来强调这种支持,以表明他们发出的是和平的声音。”
另一方面,法国外交部前顾问马纳夫·基拉尼回顾了自加沙战争爆发以来持续向以色列提供的这种支持,“法国在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批准下派遣了军舰,尽管这并不属于他们的角色,因为外交政策是行政当局的领域,然后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与以色列官员会晤,并向他们表示无条件的声援。”
这位前顾问还认为法国的立场是“扭曲的”,一方面,法国总统表示“战争必须结束”、加沙的以色列囚犯必须返回家园,另一方面,他的国家却又支持以色列并强调其安全不容谈判。此外,法国武装部队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诺的立场也始终符合以色列的政治利益。

缺乏可信度
马克龙在去年11月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呼吁停止针对加沙平民的轰炸,他在此时对以色列当局采取的言辞,已经不如他在2023年10月24日首次访问以色列时那样温和。
然而,他这些言论的可信度仍然令人质疑,欧洲议会议员利玛·哈桑认为,法国的立场在以非常胆怯的方式发展,因为它继续希望将哈马斯与国际反恐战争联系起来,进而在ISIS和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等关系,这是马克龙在其最初声明中犯下的一个错误,其外交使团在几天后对此进行了更正。
这位巴勒斯坦裔活动人士解释称,在这个问题上,要在地区层面上达成共同声音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德国——“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卷入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动,并对犹太人遭遇的种族灭绝负有责任,从而使它具有最偏执的立场,甚至是压制性的立场”。
她还解释称,“在法国,一些活动人士被指控煽动恐怖主义,而德国则采取逮捕和警察暴力的方法来镇压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示威者。”
另一方面,前顾问基拉尼则将法国武装部队部长关于不向以色列提供武器的言论称为一种“虚假声明”,认为这使法国失去了可信度,并将其作用限制在“向以色列和美国传递信息”之上,他还指出,今天发生的事情与已故总统雅克·希拉克的政策类似,但却“更加虚伪”。
基拉尼指出,法国两次在联合国和所有国际会议上反对俄罗斯旨在实施停火的决议草案,此外,它没有对暗杀真主党秘书长哈桑·纳斯鲁拉或者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问题发出任何谴责。
他接着指出,“虽然法国始终致力于在尊重人权的问题上为中东或其前殖民地提供教训,但法国本身却多次被欧洲人权法院定罪,原因是它未能遵守该法院的法律规定。”

外交退让
鉴于美国为其盟友以色列提供的政治和军事保护,上述两名发言者都认为,法国在包括黎巴嫩在内的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变得“边缘化”。
巴勒斯坦裔活动人士利玛·哈桑指出,这是由于“在加沙战争问题上缺乏欧洲的共同路径”,这也解释了法国缺席国际外交的原因。她还解释称,“法国和欧洲的失败在于他们无法采取一项共同的外交政策,并且继续留在犹太大屠杀记忆的历史阴影之下,从而阻止了一些国家采取明确拥抱巴勒斯坦事业的政策。”
她接着指出,欧洲立场缺乏统一的结构或者是共同的动力机制以发出同一个声音,即使是在欧洲议会内部——它似乎已经被极右翼倾向所主导——我们也会发现,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利的立场就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立场和言论截然不同。
这位欧洲议员在接受半岛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占领军多年来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已被记录在案,但法国今天的外交言论仍仅限于呼吁停火,而没有对以色列实施任何惩罚来向其施加压力,“要知道,除了种族隔离之外,我们还面临着殖民主义、占领和对加沙的非法围困问题”。
而前顾问基拉尼则认为,“马克龙和他的前一届或者现一届政府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法国外交中遵循相同原则的其他政治人士的继任者”,他所指的是自《奥斯陆协议》签署以来一直存在的原则和规定,而事实上以色列并没有执行该协议,“因为这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扩大定居点并削减巴勒斯坦领土。”
基拉尼认为,采取这种绥靖主义的目的是“逐渐让巴勒斯坦人满足于较少的要求和权利,以使他们最终完全放弃建立独立国家的想法或者是获得任何主权的想法,哪怕只是对部分土地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