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丑闻:西方为何对以色列的屠杀行为保持沉默?
2023年10月7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与之前的日子不同的是,它将世界分成了两半。亲眼目睹巴勒斯坦抵抗战士推翻以色列占领军士兵并将他们从梅卡瓦主战坦克的上面扔下来,西方的傲慢开始动摇。这是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历史上从未受到过的侮辱。这是一个定场镜头,历史由此开始将被向上和向下书写,即受害者的历史与凶手的历史。西方不会接受其数十年来投资的军事机器受到侮辱,也不会说服牺牲者的继承人们放弃实现解放的梦想。
西方世界的领导人瞬间转变为联盟团结状态,他们来到这个实体国家以支持他们的犹太复国主义盟友,他们给予拥抱、拍抚、并呈现哀悼的表情。而在现实中,他们的飞机和舰船紧随其后,上面搭载着地狱机器,并将倾倒在巴勒斯坦人的头上。
阅读更多
西方在启蒙哲学、人权、正义和人性原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这只是欺骗那些具有善意者或那些迷恋世俗主义和西方文化的人士的幌子。痛苦让那些被西方欺骗的人们的良心感到疼痛:自诩文明的西方怎么能接受以色列占领军对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持续一年的屠杀并且保持沉默?
让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一下,以色列是否在很多方面都是狂野西部的缩影:他们是否喊着启蒙、自由、人性的口号,但实际上却在实行压迫和剥削政策?以色列是否是西方殖民模式的延续?即对原住民实施控制和统治,同时又在表面上维持着所谓的人类价值观?

西方战争中的暴力史
在西方发动的战争中,暴力破坏的历史已经延续了多个世纪,这些战争对社会、城市和基础设施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如果我们想要谈论这种破坏中最突出的例子,那么我们需要从中世纪开始,再一直谈到现代战争。
十字军东征见证了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城市与村庄所遭到的大规模破坏,欧洲军队在此期间袭击了耶路撒冷及其他城市,导致当地基础设施被摧毁、平民被杀害。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发生在1099年的“耶路撒冷沦陷”,那里的阿拉伯和穆斯林人口受到了可怕的屠杀,而十字军自身的资料文献也提到仅在耶路撒冷就有大约70000人被杀害。
殖民时期则见证了广泛的文化和社会破坏——欧洲人摧毁了北美、南美、非洲和印度的整个文明。例如发生在1521年的“阿兹特克帝国的覆灭”,以及英法帝国在扩张时期对非洲实施的焦土政策。
要了解西方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立场,就需要考虑影响西方决策的历史、宗教和政治因素的复杂性。殖民主义、宗教叙事、地缘政治联盟和经济利益,都在证明西方支持以色列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这个国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也许西方在拉丁美洲发动的灭绝战争,正是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所做的事情的全景图。在西方对拉丁美洲进行殖民的历史中,欧洲列强对当地的原住民实施了种族灭绝,摧毁了他们的文明,并用欧洲移民取代了他们。欧洲的这些做法始于15世纪末,并持续了数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杀戮和破坏,并导致数百万人的灭绝和古代文明的瓦解。
由于原住民人口因杀戮和疾病而急剧减少,西方殖民当局开始进口非洲奴隶,以弥补当地劳动力的短缺。几个世纪以来,非洲成为了奴隶的主要来源地,他们被迫流离失所到拉丁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
西方在美洲定居的结果之一是,就是在殖民化的前两个世纪内,当地的原住民数量急剧下降。据估计,南北美洲80%至90%的原住民在此期间死亡——无论是死于直接的杀戮还是疾病。

西方定居的后果之一,是原住民文化认同的丧失,其整个文明都被西方摧毁,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习俗。这些文化被欧洲基督教文明所取代,幸存的原住民被迫皈依基督教并放弃他们的传统习俗。由于这些种族灭绝事件,拉丁美洲形成的新社会成为了欧洲定居者和非洲奴隶的混合体,而原住民却在新的社会结构中从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
北美洲和南美洲遭到的文化破坏和当地人口的被迫流离失所,是殖民主义历史上最为严酷的篇章之一——当地人民被完全消灭,其繁荣的文明也被瓦解。
美国的战争
而在东方,情况也同样悲惨和残酷。在菲律宾和越南,美国的军事和政治干预对这些国家造成的破坏、人类苦难以及社会和政治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菲律宾和越南都遭受了来自美国的重大军事干预,而且这些干预的后果至今仍在延续。
美国在越南投下了巨量炸弹,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估计投放了约750万吨炸弹,这比整个二战期间投下的炸弹数量还要多。美国军方还在此期间使用了凝固汽油弹和橙剂等化学武器——橙剂是一种用于毁坏森林的有毒喷雾。这些武器除了对当地人民的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之外,还对这里的基础设施、农田和森林造成了大规模的破坏。
美军对越南平民实施了多起屠杀,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在1968年的美莱村大屠杀——美国士兵在这场屠杀中残酷地杀害了超过500位平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越南战争期间的死亡人数估计约为300万越南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平民),此外还有58000名美国士兵。此外还有数百万人因战争而受伤或者流离失所。
由于猛烈的轰炸和军事行动,越南人被迫大规模逃亡,大量村庄被完全摧毁。该国的基础设施也陷入崩溃,在这场战争结束的数十年后,数百万人被迫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之下。
英法占领者在世界各地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
几个世纪以来,英法占领者在殖民时期针对不同民族实施了一系列的种族灭绝和屠杀。这些种族灭绝是由帝国扩张和控制重要资源与地区的愿望所驱动的。英法殖民主义者构成了全球殖民体系中的两大势力,其政策不仅限于经济剥削,还包括针对被占领人民的大规模屠杀与暴力压迫。
英国和法国殖民主义通过实施暴力镇压、强迫流离失所、经济剥削和疾病传播等政策,导致了各大洲数百万人的灭绝。使用军事力量来实现政治和经济目标,是这两个帝国的共同做法,而这种做法导致了被殖民地的文明和文化的破坏,并且强加了当地不公正的社会与政治结构,而其影响至今仍在持续。

良知、理性与信仰
西方世界看着以色列摧毁加沙和黎巴嫩南部,却非但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反而鼓励以色列,并向其提供武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西方人头脑中的知识、哲学和文化角度上来理解这一点?
为了理解西方在此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并从其知识、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看有助于形成这一立场的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这其中交织着政治、历史、文化以及西方对中东危机的看法。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殖民遗产和结构性种族主义
- 殖民主义:欧洲殖民遗产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基础是对非欧洲“他者”——特别是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统治和控制。按照这种观点,殖民地原住民的生命和权利的价值较低。西方对中东冲突的理解往往会忽视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前政治的持续影响,因此,他们对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的苦难的冷漠,可以被解读为这种思想连续性的体现。
- 结构性种族主义:这种观点源于结构性种族主义观念,而这种观念将非欧洲人民——特别是中东人民——视为低一等的存在。这种文化上的蔑视使他们认为针对中东人民的破坏不那么应当受到谴责,因为巴勒斯坦人被视为这场冲突中“不可避免的受害者”,而西方将这场冲突视为其“反恐”或者“反极端主义”战争的一部分。
2- 西方宗教和历史叙事
- 哲学和文化因素: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建立在促进个人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之上。然而,这些价值观往往会被选择性地应用。以色列素来被视为中东民主的灯塔,因此,它在被占领土上的行动往往会被淡化或者合理化。
长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以东方主义的视角看待中东地区,并认为该地区落后、不文明,需要西方的指导。这种观点可能导致西方人对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经历缺乏同情和理解。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与偏见。西方媒体对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并重点关注以色列的安全担忧,同时淡化巴勒斯坦人的苦难和权利。而这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巴以冲突的扭曲看法。
- 宗教影响:宗教在塑造西方对冲突的看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美国的福音派基督徒来说,基于对圣经的解读,他们为以色列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持,他们认为,以色列国的建立是世界末日或者基督现世的前奏。这有助于为支持以色列赋予神圣色彩,而无论其造成了何种侵犯或破坏。
- 犹太基督教的历史遗产:西方参与构建了将犹太教视为其宗教和文明遗产的一部分的历史和文化叙事,因此,以色列被认为是这一遗产的自然延伸,与此同时,阿拉伯和伊斯兰人民则被西方视为其历史对手。
3- 战略关系和地缘政治利益
- 战略联盟:以色列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强大战略伙伴。从战略角度来看,以色列被视为其在中东地区对抗伊朗影响力和伊斯兰主义运动的重要盟友,因此,无论以色列的行动如何,支持以色列都会成为保护西方利益的战略的一部分。以色列与西方政府——特别是美国政府——建立了牢固的关系,美国为它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西方国家境内的亲以色列游说团体——例如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IPAC),也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决策。可以说,以色列游说团体统治着美国的政治思想,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了共和与民主两党的深层结构内。
- 武器和贸易:除此之外,以色列还是西方军事技术的最大买家和用户之一,持续存在的冲突意味着对武器和防御系统的持续需求,进而推动了西方军事工业的发展。这些商业利益可能有助于让西方忽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造成的破坏。中东被视为是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地区,而以色列所处的战略位置和军事实力,使其成为了寻求维持其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西方国家的富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

4-重新构建有关冲突的叙事
- “反恐战争说”:在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发生之后,西方便采取了“反恐战争说”,并用这种说法来使其许多军事干预和镇压行动合法化。以色列成功地利用这种言论,来为其在加沙和黎巴嫩开展的军事行动辩护——它将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抵抗运动定性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这种叙事使西方公众更容易接受以色列开展的行动。
- 将抵抗运动妖魔化:在文化层面上,西方媒体极大地扭曲了巴勒斯坦或黎巴嫩的抵抗运动的形象,并将其描述为“非法暴力运动”,而以色列的暴力行为则被视为合法防御。这种宣传偏见使民众普遍认为以色列的行动是出于自卫——尽管这些行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平民伤亡。
5- 世俗主义和兜售民主:将以色列作为一个“民主国家”
在西方政治文化中,以色列被视为中东地区唯一的一个民主国家,这种形象强化了西方对其作为这个充满独裁与冲突的地区的“民主绿洲”的支持。这在西方的人权和民主原则,与他们对以色列暴力政策的支持之间制造了矛盾,但这可以通过“维护民主”的偏好来解释,甚至不惜牺牲人道主义价值观。
6- 对权力和权威的实用主义观点
- 权力观念:西方思想受到尼古拉·马基雅维利、托马斯·霍布斯等哲学家的影响,会以权力和利益为基础,并从现实、务实的角度看待国际关系。这种观点认为,首要目标是维护地区的力量稳定、保护切身利益,而不考虑道德问题。尽管以色列采取了破坏性行动,但西方仍然支持以色列,这种做法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因为与以色列保持战略联盟被视为比维护道德责任更为重要的优先事项。
最后,我们可以说,西方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模式,它反映了西方宣称的价值观与其实际做法之间的鲜明矛盾。作为一个定居实体,以色列建立的基础就是强迫原住民流离失所的政策,这让人想起了许多地区在历史上经历的西方殖民主义模式。尽管西方宣扬启蒙、自由和正义的价值观,但是以色列的做法——包括其实施军事占领、种族隔离和压迫的行为,却反映了残酷的西方殖民主义的延续。这种背景凸显了西方政策的双重标准,即用为以色列提供战略支持的幌子来掩盖其侵犯巴勒斯坦人权的行为。
这种关系在西方强国为其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支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强国已被视为造成这种情况长期存在的同谋。旧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继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这凸显了人们重新思考有关人权和民主的言论的必要性。
最后可以说,西方与以色列之间的关系是殖民主义遗产的一种体现,这种遗产现在已经超越了地理边界,并且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