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势和中美竞争成为东盟峰会的议程重点
南海局势主导了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峰会的一系列讨论——峰会工作已于本周五结束。峰会强调了东盟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在促进该地区安全与稳定方面所发挥的核心作用,而该地区见证了大国——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利益和战略项目冲突。
在此次东盟峰会召开之际,许多事件都处于观望之下——此时距离美国总统选举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并恰逢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战争一周年——这场战争现在还被扩大至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此外还有乌克兰战争的持续,以及中美在东南亚的竞争,这些都是本次峰会上出现的问题。
在峰会最后出台的声明中,该组织呼吁各方遵守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背景是一些国家对南海航道和资源的控制权引发紧张局势和冲突表示担忧,尤其是菲律宾和中国在菲律宾以西海域内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当中美两国的外交领导人在峰会间隙举行会晤后,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

相互指责
东亚领导人再一次听取了一些大国在世界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其中,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重申了他对俄乌战争的批评,并指出这违反了东盟国家商定的原则。
此外,布林肯还对中方在南海的行为表示关切,声称这些行为导致了东盟国家人员受伤和船只受损。
另一方面,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强烈批评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自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在东亚峰会上就坚持这样的观点,并认为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是“具有破坏性的”。
拉夫罗夫指责美国是“将日本军事化”的幕后黑手,并且推动其他国家采取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他还批评了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企图加强一个主要由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家组成的地区集团。

美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和军事部署 (半岛电视台)
“重新确立优先事项”
报道称,在过去一年内,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和以色列对加沙的战争吸引了美国大部分的注意力,并以减轻它对东南亚地区的关注为代价,从而使中国能够扩大自身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o”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府被迫将一艘航空母舰和其他设备从东亚转移到中东地区,从而给它在该地区的盟友制造了混乱——这些盟友以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为首,该网站援引美国官员的话称,这同时也推迟了拜登政府一直推行的“走向亚洲”的政策的落实。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东南亚精英阶层对中国的立场呈现出以下趋势:近50.5%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前中美竞争的背景之下,如果必须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那么他们会选择中国,从而意味着选择美国的比例已经从去年的61.1%下降到今年的49.5%。
来自东盟国家的1994名知识分子、官员和媒体人士,其中59.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大国,而其中43.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强的战略政治大国,并认为它超越了美国的存在。

共同利益
中美竞争是该地区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主题,特别是鉴于美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去年达到了3959亿美元,从而使美国成为东盟11国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合作伙伴。美国还是这些国家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总额高达743亿美元。
但是引人注目的是,根据星展银行在两个月前发布的一项报告,东南亚国家去年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十多年来首次超过中国。东盟六大经济体在2023年吸引了近206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次,而中国同年吸引了43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处于“东盟”保护伞下的东南亚国家,连接了东北亚的主要制造商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韩国,与西亚的印度、印度洋国家和阿拉伯地区,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数十年内一直在增长,甚至从2015年的全球第七大经济体(其10个成员国在当时的国内生产总值约达2.5万亿美元),跃升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约达3.8万亿美元)。

巴勒斯坦问题
除地区问题以外,东盟峰会上提出的巴勒斯坦问题也引人注目。印尼副总统马鲁夫·阿明的任期将在几天内与该国总统佐科伊·维多多一起结束,他呼吁东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强调所有国家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尊重国际法。
他还指出,由于世界各地正在发生战争,各国之间日益缺乏信任,这阻碍了任何建设性合作。他回顾了加沙和西岸的居民所承受的痛苦,包括不公正、人道主义危机和公然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伊斯兰学者委员会前主席马鲁夫·阿明赞扬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和以色列占领政策上的立场,以及中方为实现巴勒斯坦和解所付出的努力,他还表示,希望中方继续支持实现停火并向巴勒斯坦人提供援助。
即使是美国在东盟国家中最亲密的盟友菲律宾,也在巴勒斯坦问题峰会上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该国总统马科斯和其他领导人在峰会上表达了菲律宾对加沙地带灾难性局势和中东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的担忧,并呼吁再次谈判以停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