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外相拉米首次访华 重启中英关系面临诸多复杂问题

Britain's Foreign Secretary David Lammy (R) and British Ambassador to China Caroline Wilson (2-R) arrive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18 October 2024.

图像来源,EPA

英国外相拉米周五(10月18日)开始为期两天的访华行程。

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尤其在工党睽违十多年重返唐宁街之际,外界对中英未来的走向格外关注。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林德伟)今日(10月18日)抵达北京,开启英国工党重新执政后的首次高层访华。拉米在今日下午已经先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会面,之后与中国外长王毅会谈。根据路透社报导,拉米和王毅讨论的议题包括贸易以及俄乌战争等。拉米明日则会在上海与中英贸易人士碰面。

王毅会见拉米时表示,工党新政府提出要发展长期、稳定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英双边关系,“我对此给予积极的评价。因为这符合两国关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需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走向。”

他还说,中英过去曾经参与和缔造了战后的国际秩序。现在两国应该共同支撑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当代国际体系,成为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拉米则回应王毅称,当然在某些领域中英有不同的观点:“我希望我们能够找到空间来建设性地讨论这些领域。”

拉米还说,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社会负有特殊义务,可以向全球展示外交能够并且确实发挥作用,“像我们这样具有不同历史和观点的国家仍然能够找到应对复杂挑战的务实解决方案,并表明这些问题并非无法克服。”

Britain's Foreign Secretary David Lammy and Chinese Vice Premier Ding Xuexiang shake hands before their meeting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China October 18, 2024.

图像来源,Reuters

10月18日,拉米在北京与中国副总理丁薛祥会面。

这是六年来英国外交大臣六年来的第二次访华,有分析称这突显了中英关系这些年来因香港示威、人权议题和中国间谍活动指控而恶化。英国政府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英国第六大贸易伙伴,占贸易总额的5%。综合分析称,拉米的访问预计不会产生重大外交协议,也非标志着两国关系的重新调整。

拉米访华前夕,英国外交部官网发布相关资讯,强调工党政府将以“务实”的态度与中国展开对话。声明中指出,“英国和中国不会总是达成协议。我们在民主价值观、自由、香港问题,以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非法战争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同时,我们也拥有共同利益,包括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及与中国(包括香港,英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之间的深厚经济联系。”

声明中还提到,拉米还将在上海与中国经贸高层人士交流。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教授曾锐生(Steve Tsang)向BBC解释,拉米此行确实是一场“熟悉性访问”,旨在双方试水温、互相了解。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主任凯瑞·布朗(Kerry Brown)则表示,英国和中国需要重新建立联系。布朗认为,随着工党新政府的上任,这是一个重启中英关系的机会,并有助于缓解两国之间以往存在的一些负面情绪。他告诉BBC中文:“尽管仍有少数人对与中国的任何联系持怀疑态度,但绝大多数的共识是,与这一对英国经济、地缘政治及环境利益至关重要的强权建立务实、清晰和现实的关系是必要的……拉米的访问至少将促进对话。”

中国问题专家、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傅洛达(Andreas Martin Fulda)则强调,拉米此次访华时,香港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他认为,英中关系难以摆脱“一国两制”的突然终结,以及对黎智英及其他民主派活动人士的迫害,以及对在英国的香港人的跨国镇压等问题。

拉米访华要面对的诸多问题

本周三,英国反对党保守党领袖、前首相苏纳克(Rishi Sunak,辛伟诚)在下议院首先发难。他追问新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施纪贤)有关香港及台湾的敏感问题,掀起不小波澜。苏纳克询问斯塔默是否会谴责北京最近在台湾周围进行的大规模军演,同时要求拉米在访问北京时提出解除对英国议员的制裁。

无内容

继续浏览 YouTube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斯塔默即时回应称,台湾海峡的区域稳定“符合我们的全面利益,而在台海的持续军事活动无助于和平与稳定”。他还表示,促使英籍香港民主活动人士黎智英获释是英国政府的“优先事项”。

有分析指出,斯塔默的发言对中英关系构成挑战。原因在于中国对外界提及或介入港台事务一直持强烈反对态度,几乎没有谈判空间,工党政府的表态极有可能引发北京的反弹。拉米此次访华时间短促且低调,可能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黎智英之子黎崇恩:“英国政府必须为被囚的父亲发声”

不过,英国贸易大臣雷诺兹在本周强调,唐宁街不会跟随欧盟(EU)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并批评过去保守党政府对中国的接触过少,工党将更积极与中国互动;同时,反对党人士也指出,工党政府因忌惮中国反弹,要求正在欧洲访问的台湾前总统蔡英文延迟甚至取消访英之行,并称英国政府屈服于北京的压力。工党则未对此做出回应。英国新政府针对中国问题的“一软一硬”表态,使中英关系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目前,蔡英文正获欧洲议会议员邀请,在布鲁塞尔准备演说。接下来,蔡英文能否如愿访问伦敦,会与谁碰面以及在何处会晤,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布朗教授向BBC中文表示,北京当然会对蔡英文访英提出抗议并表达不满,但由于这是一场非正式的官方访问,即使真的发生,中英双方至少仍留有一定的空间,以确保不会直接影响两国关系。

曾锐生教授表示,从北京的立场来看,他们希望新工党政府能对中国友善并接受北京的立场。然而,曾教授强调,对于比保守党政府更关注人权的工党政府而言,这将面临相当的困难。中国当然也希望看到唐宁街的新主人能更关注经贸合作,而非价值观、人权或香港问题。

中英关系“打掉重练”

自十多年前保守党首相卡梅伦(David Cameron)启动中英关系“黄金时代”(Golden Age)以来,两国关系经历数次起伏:随着英国脱欧,唐宁街先后经历数任保守党首相,但两国关系却持续降温。特别是经历了2019年香港示威及2020年新冠疫情后,中英关系似乎跌至谷底。然而,有分析指出,今年工党上台可能意味着英国外交政策将出现新调整。过去,工党对中国的态度相对谨慎,既不冷也不热,但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美中之间的竞争及摩擦持续,工党可能会在平衡经济利益与人权议题上采取更细致的战略。

在今年的英国大选中,工党大获全胜后斯塔默成为14年来首位工党首相,彼时他承诺在三个月内对英中关系进行全面审查,同时提出对中国交往的三个原则:竞争(compete)、合作(cooperate)和挑战(challenge)。不过,许多分析认为在英美特殊关系的主导下,只要美国对北京的强硬战略不变,工党政府可能会遵循这一基调。但也有专家指出,中英关系的变化仍受今年美国大选的影响。若特朗普再次当选,则美国的抗中态势可能升级,导致英美在对北京的策略上无法达成一致。

国王学院的布朗教授向BBC解释,十多年前所谓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只是修辞口号,重返2015至2016年的局面“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布朗强调,经历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新冠疫情及俄乌战争,国际局势早已改变,英国无法回到那个时期,但与中国进行清晰、平衡和务实的接触仍然是必要的。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出现一辆伦敦红色双层巴士

图像来源,PA Media

2008年8月,伦敦双层巴士作为下届奥运会主办地的标志出现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

曾锐生教授认为“黄金时代”从未真正存在过,他指出这更像是卡梅伦政府中几位高级官员的幻想,他们不清楚如何处理与北京的关系,同时维系住英国一贯坚持的价值。曾锐生进一步指出,随着习近平在外交上采取强硬的战狼策略,并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持强硬态度,目前的工党政府几乎不可能接受“黄金时代”期间英国及西方对习近平强势反民主行为之漠视。

《德国与中国》一书的作者傅洛达教授表达相似意见。他告诉BBC说,英国新政府将寻求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因为脱欧后新政府必须寻求重振经济,增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是其战略之一。不过,傅洛达对记者说,尽管经历多年战狼外交,中南海高层现在也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建立他国对中国的外交信心。例如,若中国对英国公民提供单方面免签证旅行的政策,将可以是善意的表示,拉米也可以将其视为英国外交上的成功。

布朗教授强调,在工党执政下,处理中英两国的外交关系至少出现了一些新面孔,但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尚不明朗。“然而,这至少提供了一个尝试不同做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