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深圳日本男童遇袭案留下心灵伤害
【共同社深圳、东京10月18日电】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发生日本人学校10岁男童上学途中遇袭身亡的事件,到18日已满一个月。尽管日本政府提出要求,但中国有关部门未公布嫌疑人行凶动机,对真相或将被埋没的担忧难以消除。在严加戒备的态势下,学校14日起恢复线下授课,也有孩子害怕上学,心灵留下较深伤害。日本政府也提供支援,尽力确保上下学途中的安全,但仍存在课题。
▽远去的日常
“想和大家一起玩,但害怕去学校。”就读该校的小学生向父母袒露心声。男性家长称:“想让孩子恢复日常生活,但万一发生什么就无法挽回了。”即使学校恢复了线下授课,也会有一个班8成的孩子选择线上听课的日子。日本文部科学省派遣学校心理治疗师进行心理疏导呵护。有家长坦言“因担心而睡不着觉”,也有决定回国的家庭。
深圳市采取了上下学时间在学校周边部署数十人警力的戒备态势。校车行驶时拉上窗帘也表露出紧张感。
▽过渡期
学校原本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步行上下学,为了极力降低风险,原则上已不再允许。校车增开一条路线,原有路线也增加停车点并安排保安,与自己家之间的步行距离缩至最短。
面向住在无法乘坐校车的地方的孩子,构筑出租车接送系统等,“采取可能的一切办法”(学校相关人士语)。但这些举措需要经费。日本外务省拨出约4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4万元)预算,但也只是“过渡期的应对”。原则上来说,“上下学是家长的责任”,家庭经济负担或将增加。
▽企业恐将撤退
日本政府从9月下旬的外务副大臣访华开始,利用外长会谈、首相石破茂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的会谈等一切场合,要求查明事实和共享信息。不过,中方尚未就动机等给出任何说明。中国政府反复称此事是“偶发个案”。关于江苏省苏州市6月发生日籍母子被中国籍男子用刀刺伤的事件,也未就动机等给出说明,认为“或将不了了之”(在深圳的日本人语)的看法难以消除。
日本经济界的担忧也很强。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希望中方“认识到(事件的)重要性”。不过,网上仍存在针对日本人的仇恨言论。日中关系消息人士警告称:“中国若不展现严肃应对的态度,企业恐将加速撤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