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4日電)美媒報導,COVID-19疫情期間個人經營貸款的激增暴露了中國銀行業的系統性弱點,資金濫用和房地產市場低迷則導致違約率不斷上升。

綜合美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自由亞洲電台近日的報導,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3季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為人民幣3.4兆元(下同,約新台幣15兆元),較上季末增加了37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56%,與上季末基本持平。

報導說,中國銀行系統因COVID-19疫情期間的措施而陷入更大危機,原因是官方推動的個人經營貸款原本旨在幫助小微企業和農業用戶,但卻遭到濫用,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違約率不斷上升。

當時有中國「六大行」之稱的6家國有銀行被要求針對疫情重創的領域增加放貸,包括降低手續費、下調利率及加快審批流程。中國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個人經營貸款餘額近24兆元,較2019年時增長逾一倍,其中「六大行」的金額占了一半以上,達57%。

報導說,一些借款人利用低利率的個人經營貸款資金投資房地產,導致2021年中房地產出現危機時借款人難以還貸或進行再融資。

為了因應這些挑戰,中國的銀行收緊貸款審批程序,並加強監管個人經營貸款的資金用途;此外,中國央行也指導商業銀行下調抵押房貸的利率,以盡量減少資金用途的轉變。

不過,上述措施仍未能有效遏制相關違規行為。報導指出,措施能否成功取決於銀行是否能有效執行監管,防止資金用途不被改變。(編輯:周慧盈/廖文綺)1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