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T11:57:32.119Z
法国英国联合研发的“暴风影”巡航导弹。巴黎和伦敦是否也会跟进美国,允许乌克兰使用其援助武器远程攻击俄罗斯腹地?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拜登总统现在终于同意了乌克兰方面的要求,允许后者使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腹地,从而加强对俄作战实力。据悉,促使拜登转变坚持了几个月立场的是数千朝鲜士兵增援俄罗斯,情报显示朝鲜部队即将投入库尔斯克战场,以协助俄军反攻这片今年夏天被乌军攻占的本土。有消息称,乌军将首先在库尔斯克使用美军提供的远程战术导弹系统ATACMS。

到目前为止,美国方面尚未就此进行官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对媒体表示,这样的事情不会公开发布声明,导弹将使用自己的语言。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也没有表态,克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美国准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的做法无疑是给战争“火上加油”。

曾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美军退役上将克拉克(Wesley Kanne Clark)在接受CNN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拜登的这一举措“从军事角度而言依然太迟且不足”。克拉克同时承认,允许乌克兰使用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腹地可能对其谈判地位有所帮助,“如果乌克兰能够在美国的协助下守住其攻占的库尔斯克俄罗斯领土,就能在谈判时握有制衡被俄占据的乌克兰东部领土之筹码。”

曾经在特朗普麾下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后又遭解职的博尔顿(John Bolton)则担心,特朗普1月正式上任后,可能会再次减少对乌克兰的援助。他对CNN表示:“离特朗普上任只有两个月了。有一点是不太存疑的:对乌援助极有可能减少。”

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可能会在迫使俄乌双方坐下来谈判前,支持乌克兰再进行最后一次军事努力。此前,特朗普只是笼统表示,要尽快逼迫交战双方谈判从而结束战争。

美国的这一最新动向也会激起北约欧洲盟国的争论。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法国和英国现在也允许乌克兰使用两国联合研发的“暴风影”远程巡航导弹打击俄罗斯领土;不过,法国外交部长巴洛特(Jean-Noel Barrot)在11月18日的欧盟外长会议前对媒体表示,就允许乌克兰使用法国远程导弹攻击俄罗斯腹地一事,法国“依然持开放态度”。

此前,华盛顿担心乌克兰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腹地有可能导致战争全面升级,且可能过度消耗远程巡航导弹的库存,因此迟迟不允许乌克兰这么做。法国和英国则一直对此事持“开放态度”,但同时也不断强调在乌军使用法英的“暴风影”导弹攻击俄罗斯腹地之前,应该先由美国批准乌军使用其ATACMS导弹进行远程攻击。

美国的ATACMS战术巡航导弹系统

德国压力骤增

过去几个月,德国政坛也为是否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一事争论不休。就在11月17日俄军大规模空袭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后,德国在野党领袖默尔茨(Friedrich Merz)警告说,如果俄罗斯不在24小时内停止攻击乌克兰平民,对乌援助武器的射程限制就会取消,“如果这还不够,那么一个星期后就会供应金牛座巡航导弹。”

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则回应说,默尔茨等欧洲政客“想要把战火烧到他们欧洲本土”。他说,金牛座等导弹不足以为乌克兰扭转战局,但是却能“极大提高冲突升级的危险”。

德国总理肖尔茨上周三(11月13日)刚刚重申不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远程巡航导弹,表示“德国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战事不继续升级、且我们自己不能成为交战方”。不过,联合执政的绿党籍德国外长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11月18日则公开赞赏了美国总统拜登的最新举动,“乌克兰的自卫行动现在也应该要有摧毁俄罗斯导弹发射基地的能力,这是符合国际法的。”

德国的金牛座巡航导弹可以挂载在战斗机上发射,但德国政府至今没有提供乌克兰此款武器

中国呼吁莫“拱火浇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1月18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此话题表示:“迅速停火、政治解决符合各方利益……最紧迫的事情是鼓励局势尽快缓和。”

林剑还在记者会上回应了欧洲情报机关称中俄正联合生产军用无人机一事,他说:“中方在乌克兰危机的问题上,一贯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同一些国家搞双重标准、在乌克兰危机中拱火浇油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林剑指责上述情报“对中方妄加猜测,污蔑抹黑”,强调“中方在军品出口方面一向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从未向冲突的当事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始终依法依规、严格的管控军用及军民两用无人机”。

香港《南华早报》11月15日报道称,欧盟外交圈内人士透露,欧盟情报机关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揭示位于新疆的一家工厂正在和俄罗斯方面合作生产武装无人机。但是爆料的外交官称暂不清楚无人机是否已经发货,也不清楚中国当局的知情程度。11月18日的欧盟外长会议也将商讨此事。

就在今年10月,中国的两家无人机厂商受到了美国制裁,原因也是被指控和俄罗斯军工企业合作生产无人机。

(路透社、德广联、南华早报、法新社)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