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監察」報告揭港人數碼權利被侵蝕 網絡成跨國鎮壓新手段
在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中,香港示威者曾以網絡宣傳及動員。然而自《港區國安法》和「23條」生效後,港人的數碼權利連同其他自由一同被侵蝕,民眾在網上取得資訊愈受限制,也懼怕在網上表達意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發布最新報告,揭示港人數碼權利被剝奪的情況,更成為跨國鎮壓的最新手段。呼籲英、美、歐盟等,審視科企在港所受的限制,並把網上威脅和滋擾等行為納入跨國鎮壓範疇、設法應對。
總部設於倫敦的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的最新報告,名為《隱形衰退:香港數碼權利侵害行為及其影響》(Invisible Decline: Violations of Digital Rights in Hong Kong and their Impact),由台灣民主基金會(TFD)資助項目研究。
資訊流通被阻 民眾網上言論動輒得咎
報告指出,數碼通訊工具在2019年的香港民主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讓示威者得以互通消息,然而隨著香港人權情況惡化,港人的數碼權利(digital rights)也隨之被侵蝕;而《港區國安法》和俗稱「23條」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更把對人權和自由的限制延伸至網上,使民眾難以再在網上獲取資訊,而港人無論身處香港或海外,都愈來愈害怕在網上表達意見。
報告作者華穆清(Anouk Wear)特別選取3個案例,揭示港府如何侵害數碼權利,包括以網站「香港解密」(HKLEAKS)披露民主派人士個人私隱、以禁制令阻止抗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在網上傳播,並以社交媒體帖文作為「罪證」,以「煽動罪」起訴從日本回港的女生袁靜婷。
報告指出,由於數碼世界跨越傳統邊界,香港當局對數碼權利的打壓同時影響流亡港人,利用數碼工具影響意識形態並威脅海外異見人士,成為跨國鎮壓的一部分 。
屢以行政手段越過法庭封鎖網站
香港監察周二(5日)在英國國會舉行報告發布會,由英國國會跨黨派香港小組主席麥道國(Blair McDougall)主持。
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分享其個人經歷,提到她有份擔任編委的海外港人雜誌《如水》(Flow HK)的網站,其在美網絡託管公司9月收到香港警方信件,指《如水》或違反《港區國安法》和「23條」,要求公司停止向《如水》提供服務。雖然這間美國公司未有理會,但其後《如水》網站在香港被封鎖,民眾無法在香港境內瀏覽網站。
鄺頌晴說:「這顯示這種決定是有多含糊、多不可靠。如果有一個法庭禁令或法庭搜查令,指出這個網站有問題,那麼我可能會感覺好一點。不過從香港監察的情況、我的情況以及許多其他案例來看,這更多是一個行政決定,而你可以看到她有權越過法庭。」
「香港監察」的網站早於2022年在香港被封鎖,事前同樣被香港警方警告,指組織違反《港區國安法》,要求移除網站內容。
在港營運科企無法以法律反抗 被迫自我審查
鄺頌晴引用近期《立場新聞》「煽動案」及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案」,指前者的裁決顯示,任何平台只要出現「煽動內容」,平台就必須為此負責;而後者則顯示任何案件是否涉及「國安」,全由國安委決定。
鄺頌晴說:「如果你住在加拿大或美國,企業經常會把政府告上法庭,她們會在美國和加拿大反抗、Google會把政府告到最高級別的法庭。但在香港沒有這樣的餘地,因為正如我所說,國安委擁有如此龐大的權力,她們可以決定這是國安相關。所以想像一下,如果這些網絡平台是在這種環境下營運,它們很容易會自我審查,這樣它們就不會惹麻煩,因為你根本贏不了。」
網絡跨國鎮壓已在英國出現
出席發布會的英國港僑協會創辦人鄭文傑表示,網絡空間的跨國鎮壓,已在英國出現:「我聽我的許多朋友、包括活動人士和藝術家說,他們的Facebook專頁被封鎖、被暫停,因為所謂的違反社區標準,或說有誤導訊息或垃圾資訊。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YouTube頻道也被關閉營利功能,平台還可能會審查一些內容。」
「香港監察」提出多項建議,呼籲英、美、歐盟和加拿大政府,審視科企在香港所受的限制,並把網上威脅和滋擾等行為納入跨國鎮壓範疇、設法應對,以及制裁侵害數碼權利的香港官員。鄺頌晴補充,認為英國政府應更新營商指引,協助科企評估在香港營運的風險。
主持記者會的議員麥道國批評中國政府限制數碼權利和自由,是軟弱和缺乏自信的表現,承諾會在國會跟進報告建議。
編輯:施芷珊 網編:畢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