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三场政见发表,一场辩论,赖侯柯三人都说了什么?|Whatsnew
「前总统陈水扁在社群网站点评:“有谁会根据电视辩论会结果来投票的?”」
端传媒记者 黄奕潆 设计师 郭瑾烨 实习记者 林宣佑 发自台北
2024年1月13日,台湾人民将决定由谁担起带领台湾前进的掌舵手。因此选民必须知道候选人心中的蓝图。
至今,三位竞逐中华民国第16届总统之位的候选人,已在三次政见发表会中向国人发表政策方向,而12月30日,三名候选人现身公共电视台。这是选战开跑以来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辩论会,更是大选投票前三组候选人最后一次同台交锋的场合。(延伸阅读:《数说2024台湾大选之一:是否再次政党轮替?谁能影响总统选战?》)
在辩论会上,三人交锋的话题包括宪法主权、两岸关系、贫富分配、废除死刑等。而这也是三组候选人针对宪政与两岸议题交锋最久,火花最激烈的一次。
依据《总统副总统选举罢免法》规定,总统副总统选举,中央选举委员会应以公费,在全国性无线电视频道提供时段,供候选人发表政见;如经两组以上候选人同意,个人或团体得举办全国性无线电视辩论会,电视台应予受理。
若说政见发表会是为了让候选人完整提出主张,辩论会则侧重在参选理念跟竞选政见的差异,透过相互诘问的方式,凸显候选人的政见优异,供选民比较。(延伸阅读:《2024台湾大选的十个关键字:蓝白合欲下架民进党,认知作战影响战与和》)
电视辩论会谈两岸国安,“九二共识”和宪法成重点
在台湾历史上,第一场电视政见辩论会是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时,候选人陈水扁、赵少康、黄大洲三人的激烈交锋。由于三人辩才无碍,火花四射,令人记忆至今。那场辩论会以第一次提出中华民国的“亡国感”而被许多人记住。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的电视辩论会则吸引国外媒体参加,只可惜李登辉婉拒,而独缺一人。
今年12月30日这场辩论会由多家媒体共同筹备举办,早于11月29日即在公视召开协商会议,6家电视台、三报一社达成“共同主办”共识,由公视制播提供共讯。副总统政见辩论会则于1月1日举行。
辩论会的举行方式首先是三位候选人各自申论,再由五位媒体代表提问,接着是候选人进行三轮交互诘问,最后各自结论。
在开场申论时,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和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都轮番用国语、台语、客家话向观众问候。2024选战中,是历史上首次三名候选人均为本省背景。而侯友宜更是从政见会到辩论会都混说台语国语,力图凸显其地方草根的特点。
因媒体提问,辩论中外交、两岸、主权、宪政与国安议题交锋更多。三组候选人无法回避,但表述上仍多有闪躲,显得避重就轻,甚至草草回应后,迅速将问题拉回到对手设定的议题,继续攻防。而蓝白阵营夹杀民进党候选人的态势明显,侯友宜甚至自头到尾都只针对赖清德发动攻击,将柯文哲晾在旁,让他忍不住自嘲:“没有问我。”最后结论也拉拢柯文哲,彷若“蓝白合”再现。(延伸阅读:《第三势力何处去?柯文哲背后停滞的蓝营与台湾新保守主义的崛起》)
然而,媒体的提问不分立场,因此,尖锐的辩论主要在媒体提问环节展开。台湾电视台(台视主频)代表针对台美关系发问:赖清德表示会延续蔡英文路线,候友宜则主张“亲美和中”,柯文哲声称台美关系走蔡英文路线,她想确认三位候选人是否赞同蔡总统路线,而在美中激烈竞争中,台湾是否有不选边站的本钱?(延伸阅读:《九二历史事实,已是最大让步》)
对此提问,赖清德称蔡英文的外交路线获得国际肯定,蔡以台湾为优先,不依循过去国民党的老路,也以民主自由及人权为价值,与世界民主阵营站在一起。因此,赖清德表示自己和萧美琴会循前路前进;侯友宜则持反对立场,质疑蔡英文的外交路线如果好,如何能“断了9个邦交国”,又导致两岸不沟通、不对话、不交流,让台湾成为外媒口中“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不仅使兵役延长,共机也持续扰台,“如果这个路线走得通的话,全世界不会关心台海安全问题”。
对于邦交国问题,台湾外交部在会后第一时间发新闻稿驳斥侯友宜说法,称蔡英文“踏实外交政策路线已获得大多数国人认同⋯⋯侯友宜今年9月投书外文期刊论述其外交路线,内容更与当前政府外交政策无明显差异。”
柯文哲则承认支持蔡英文的“外交”路线,但也说她“两岸、国内政策乱七八糟”。他指美中对抗是未来15年世界趋势,是“太平洋的两岸问题”,而非台海的两岸问题。他延续过去多次提到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于美中关系“合作、竞争、对抗”同时存在的说法,指台湾也可以对中国大陆“合作、竞争、对抗”,柯文哲主张,按照美国架构去思考台湾在此架构下求取最大利益,例如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无法废掉,但是要减风险。
三立电视台代表则询问三党候选人各自发表过的两岸关系言论、对九二共识看法等。尤其询问赖清德在习近平对其“邀约”完全不回复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台湾变成火药库?
赖清德一如过往强调会团结国人、强化国防、强化经济,也强化民主阵营的合作,“只要能够对等尊严”,他会跟中国交流合作,但希望国人能够“团结一致面对中国威胁”, 如此才能确保和平。话锋一转,他回头批评侯友宜阵营“又要接受九二共识,又说守护中华民国”,这是矛盾的:台湾没有几个人会赞成将九二共识作为台湾的“中间主义”。(延伸阅读:《解谜“九二共识” 想像民共交流》)
三立电视台代表同时提问侯友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具体定义了九二共识,是两岸同属一国,而且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从而向侯友宜确认他心中的九二共识是否是“谋求两岸统一”。
对此侯友宜表示,他的态度一直很清楚,既要反台独,也要反对一国两制。所有的共识都要在现有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基本架构下做。他声称国民党所理解的“九二共识”不是习近平理解的。“民进党抹黑说,把九二共识变成大陆那边的九二共识,变成承认一国两制,根本不是这样子。” 他指要用“两岸两个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 来降低风险,而要降低风险,就要用实力来确保和平。(延伸阅读:《五个关键字,直击国民党灵魂:“党主席”们的两岸政策是什么?》)
柯文哲则为自己提出的“两岸一家亲”辩解,指这仅是向对方表达善意的说法。他称两岸虽同文同种,但现阶段有不同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既不要统一,也“反对去中化”。他进一步表示自己所提的“台湾自主、两岸和平”就是要和中国大陆表明保有台湾现行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对等尊严和“五个互相”原则中对话。“中国大陆现在自己焦头烂额,全世界在通膨,只有中国在通缩”,他表示中国自身现在很有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可以互相谅解,让大家都可以活下去。”
争议最大,且延烧到隔日的问题是围绕《中华民国宪法》的争论。争论源于中国时报代表提问:“是否认同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所规范的地区包含台澎金马与大陆,是否为一国两制?如何看待两岸关系?”
侯友宜回应称自他进警官学校以来,学校教的就是国家正义荣誉,这是他不变的初心,中华民国宪法“刻在他心里”。他表示两岸之间往来要按照宪法法律,且自1992年以来就在香港会谈,双方就有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的协商机制,但“民进党不会使用”,而且污名化了两岸,“我们的赖主席对中华民国的宪法完全不理不睬,你当中华民国副总统也四年,你今天反对中华民国宪法,就勇敢说出来、走出来,不需要躲躲藏藏。”
柯文哲则表示,三人今日站在这里,就是要竞选中华民国总统,“不是选美国州长,也不是中国的省长”,中华民国宪法当然是现在大家遵守的,“如果不认同,有何资格选总统?”他认为法律没修改之前,两岸互动还是依据宪法跟两岸关系条例。柯文哲还批评这问题在国内属于长期争议,既然现阶段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独立,那么三十年来,国民两党就一直在讨论无解的问题,“浪费全国人民的力量”“维持现状不就是我们目前唯一的选择吗?”
“中华民国宪法”之问,或是针对赖清德而来,因他时常被对手以“台独”攻击。因此,赖清德在辩论会上既做澄清,同时表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我们谈宪法,要优先谈人权保障,要有人权保障,一定要重视民主自由的宪政体制。”
他接着强调,宪法于1946年制定,在李登辉总统任内推动六次修宪(按:陈水扁时期还有一次),如今在台湾奉行运作的宪法,是增修条文,亦即以台湾发展为中心的条文。“如果宪法或是其他的法律可以团结国人,我们当然要尊重要采用,但是如果要用来解决两岸的问题,这恐怕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 。”他还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意中华民国存在,只认可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两岸同属一中,因此进一步质疑《中华民国宪法》是否能被看作是“两岸的护国神山”。
但说出这句时,赖清德没有说出“宪法”二字,而是变成质疑“把中华民国当作是两岸是的护国神山,这到底是要促进和平,还是给台湾带来灾难?”,尽管会后他立刻道歉更正称自己口误,但风波仍延烧至今。
高房价、贫富、土地问题亦在辩论中交锋
辩论会上的其他交锋包括了居住正义、国会三党不过半朝小野大施政困难、中国介入选举、违建、核电、废除死刑等问题。
媒体提问环节中,镜电视提到贫富分配不均问题,其指三位候选人的房产问题引发高度讨论,“反映台湾人民渴望居住正义”“背后映照更深刻的是台湾的贫富分配不均。很多人并没有享受到发展高科技产业带来的经济发展的成果。”记者追问三位候选人一旦当选将如何扭转这一现况,并追问如果各党国会席次都不过半导致国会“朝小野大”,将如何应对以推动施政。
柯文哲回答时提到自己读到法国经济学家汤玛斯·皮克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这本书已经讲得很清楚,(如果)用钱赚钱比用劳力赚钱快,就一定会贫富悬殊。”他指这种情况下只有两个方法:“所得税要富人课得多。”“社会福利要偏向弱势。”但他将“富人”说成“穷人”,再度引发关于口误的议论。
柯文哲还在开始的申论中批评近年来的社会问题:“年轻人低薪、高房价、通膨,对未来更没有希望。”
至于施政难度,他指问题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执行。“如果你做的是大家都相信的,对民生有益的,大家也不好意思挡。”
赖清德则称自己是唯一没有炒地炒房的候选人。他称已经发表“居住三大政策”,包括推出“囤房税2.0”,遏止恶意炒风,让房价回归正常;推出“新青安优惠贷款”,提高额度和利息补贴;推动社会住宅,2024年“520”之前将会新建20万户。至于“朝小野大”问题,他没有正面回复,而是直接转向讨论两岸关系:“你如果不让渡主权,不按照中国所讲的方式来做,你们跟台湾社会承诺的这些哪一样做得通?你说说看?”
侯友宜则先呛赖清德走“台独路线”,随后表示赖的“新青安优惠贷款”问题很多:“你新青安贷款,没有限制年龄、首购、排富和转售,这是行不通的。”他指自己主张要“免付头期款”,让年轻人头期款压力降低,“1500万以下都可用这个方式来做。”
他同样也没有回应“朝小野大”的问题。
在这些辩论中,赖清德评论侯友宜的论述都是国民党“上个世纪的政见”,是“考古题”,又指柯文哲的政见都是蔡政府现正执行的工作。
侯友宜则数落民进党的“十大失败”,包含“光电黑金非核跳票、采购烂蛋食安崩坏、专制独裁权威鸭霸、两岸紧张兵凶战危”等等,批判赖清德不思反省没有检讨。
柯文哲更嘲讽赖清德谈社会住宅是只说不做,批评房价变高,工资增长没有同步。他称这次选举是一个“历史的选择”“各位同胞终于有一次机会 同时把这两个(蓝和绿)下架。”
这场辩论会,延续过去三场政见会的议题而有诸多缠斗和攻讦,因而显得破碎不清,部分内容也并非事实。有趣的是,作为政见辩论会史上“元祖”,前总统陈水扁在社群网站点评:“有谁会根据电视辩论会结果来投票的?”“1996年选总统,李登辉拒绝电视辩论,仍然拿到54%,压倒性当选。”
第一场政见发表会:声明内政与两岸政策原则;以违建争议检验对手品格
每逢选举,中央选举委员会都会印制各候选人选举公报供选民参考,唯独总统在公报上不列政见,因此,相比于辩论会,前三场的公办政见发表会也格外重要。
12月20日、12月26日与12月28日这三场政见发表会,各有定位。
在首场政见发表会上,侯友宜将台海关系及贪污犯罪议题视为打击执政党的首要策略:“这是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选择。”“这是进步与退步、民主或专制的选择。”赖清德则强调深化现行的政策方向、维护台湾主权;“这是终结蓝绿恶斗的选择。”自诩“新政治”代表的柯文哲着力于批评蓝绿操弄统独意识形态,指自己没有意识形态包袱,能用理性、务实、科学解决社会问题。三人都极力争取选民心中英雄与反派的定义权。
该场政见发表会一开始,侯友宜便直指民进党是两岸关系恶化、引发国安危机的元凶,而国内民生问题则是中央执政者的贪腐所造成。侯友宜抨击台独主张是在引战,而他会坚守中华民国宪法,反对一国两制也反对台独,以“3D战略”(吓阻、对话、降低风险)与对岸建立互信和平的交流、确保台海稳定。
内政方面,侯友宜再次提出成立新特侦组彻查弊案;推出青年族群购屋及生育补贴、以减税作为企业加薪诱因;更在第三轮提出重启核电等能源政策。
赖清德则提出“四大使命”作为整体政策纲领,包含守护台湾主权、落实和平四大支柱行动方案、促进各产业繁荣发展与转型,以及扩大社会投资、加薪、减税、持续推动社会住宅。而“民主”俨然成为赖清德这次发表的关键字,他强调邀请跨党派、跨世代、跨领域的优秀人才出战立委选举,共同维护台湾民主价值,并承诺民进党会“检讨改进执政未尽之处”,在现有基础之下,持续推动好的政策。
为强化民众党是蓝绿以外的新政治形象,柯文哲对两岸政策的论述篇幅不多,主要是在维持现有民主自由政治制度与生活方式前提下,以“五个互相”原则对等地和大陆展开交流。针对政府体制改革,他提出有利于小党生存的“内阁制”,由不过半的政党组成联合政府;除了财政纪律、文官制度、司法改革等政策,也重申他从政之初就主张的居住正义理念,指责民进党执政期间相关作为不够到位。
而本场政见发表会亮点莫过于延烧多时的房屋土地争议,赖清德表示新北万里老家为“既存违建”,矿权废止后政府并未妥善处理矿工及后代的居住权,如今安生立命的家被视为应被拆除的违建。他称当选后将解决矿区居住权问题,并将老家房屋交付公益信托作为矿业博物馆使用,并反问两位候选人他们“不当使用”的农地和“高价出租给私校学生”的建物是否愿意以相同方式处理。
第二场政见发表会:“2025非核家园愿景”再现变数?产业发展路线略有重叠
针对台湾未来整体产业发展路线,柯文哲与赖清德不约而同强调必须跟上人工智慧与科技发展趋势。柯文哲主张应有计划的培养高科技人才,而赖清德则在数位转型与净零碳排的两大框架下,表明他将进行产业、城市,乃至国家的智慧化,带动台湾第二次经济奇迹。 此外,柯文哲提出应对高龄化社会劳动力问题的政策,例如修改目前的退休法规,提升高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去除老年污名化。
相对于另外两人对整体产业未来的规划,侯友宜特别提出“农民政策”,意在保障农业人口收入,以及改善农业缺工问题。后续更谈到“农地种电”现象的弊端,若当选将全面检讨前朝绿电政策、成立“国土计划研究院”,明确规范光电开发区位,避免因此破坏环境生态。
继侯友宜先前的重启核电政策后,柯文哲也提出核二厂和核三厂延役、核四应“尽速体检”的想法,搭配智慧电网、储能、节能等措施,因应缺电问题。
赖清德则反驳拥核论述,指目前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已超过核能,只要持续推动绿能产业发展、将台电电网智慧化、导入区域电网提升用电韧性,必能应对气候变迁时代下的用电需求,也是最永续的方式,他也将开发多元绿能(如地热、潮汐发电),推动能源二次转型。(延伸阅读:《台湾核电的政治竞技场:大选是最后一翻,或非核家园的最后一哩路》)
第三场政见发表会:致哀校安事件;加入区域经济组织或成共识
末场政见发表会前3天,新北市发生了一件国中生在校园遭杀害的校园安全事件,三位候选人都表示了哀悼,也尝试提出解方。(延伸阅读:《台湾新北国中生割喉案,未成年犯罪掀社群媒体隐私与人权风暴》)
其中,柯文哲重提社会安全网的重要性;侯友宜称《少年事件处理法》应回应受害者家属与民众期待,而非保护加害人,因此提出防治校园暴力四大主张,包含下修刑事处分年龄、惩戒辅导校园霸凌者,并视为犯罪行为、加强安检等;赖清德则提出“社会安全网2.0”及修《学生辅导法》提供年轻族群更多心理支持,盼能预防并及早介入,避免憾事再次发生。(延伸阅读:《织一张接住所有人的社会安全网,谁来接住消磨殆尽的台湾社工?》)
两位医疗背景的总统候选人相继提出健康相关政见,柯文哲提出健全健保制度、全面推动长照保险等政见;赖清德除了承诺改善健保制度外,也承诺将扩大医疗支出,改善医疗人员工作环境,更期许推动台湾的生技医疗产业成为下一座“护国神山”。
最后,柯文哲一再呼吁民众抛弃蓝绿统独意识形态,提升国防预算同时也以“五个互相”与对岸来往,面对其他国家则采取“务实外交”,接轨国际贸易体系。侯友宜则主张台湾应加入区域经济组织,并重启两岸货贸或是服贸,确保台商投资利益。
蔡英文政府事实上已递交 CPTPP 申请,因此赖清德强调,过去8年台湾已与多国签订经贸伙伴关系协定,未来将带领台湾继续走入国际舞台,而非“一个中国的老路”。
政见发表会与辩论会上,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始终戴着中华民国国旗徽章,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除了国旗徽章外,另外配戴自己的名字缩写“KP”别针,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则没有戴任何配件。
端传媒实习记者陈禹蓁、江亮儒、钟依静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