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威希望中央政府能趁着赖清德老家产生争议、吸引大众更关注煤矿议题之时,统整规划一个全面的矿工博物馆。」

特约撰稿人 梁家玮

猴硐矿工文史馆。图:网上图片
猴硐矿工文史馆。图:网上图片

1960年代,台湾煤矿曾年产超过500万吨,约占台湾能源供应量的60%,1970年代,更带领台湾渡过国际能源危机,推动台湾的经济起飞。然而,随着大型矿灾的发生以及进口能源的冲击,台湾的煤矿产业逐渐消失,这段历史也逐渐被人遗忘。

但在近期,因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老家“违建”争议,煤矿议题再度受到大众媒体关注。

赖清德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矿工。在他万里老家有一栋旧式矿工工寮,是在1958年以前由中福煤矿所兴建。根据台湾事实查核中心的调查,中福煤矿1970年代停止采矿后,工寮居民陆续迁走,赖家子女也陆续搬离,老家就此荒废20年、被植被覆盖,直到2003年赖家才在原址重盖新居。

2023年9月初,赖清德老家被举报为违建。尽管民进党多次试图解释,却未能平息争议。赖清德老家甚至被戏称为“赖皮寮”,吸引许多民众前来拍照、打卡甚至进行直播。

赖清德接受专访时表示,矿区的房子都是满屋子的辛酸,这些房屋大多在台湾《区域计划法》通过前就已存在,然而政府并未妥善处理矿区居民居住权的问题。不只有万里,所有矿区都面临相似的情况;中幅里里长谢嘉阳也曾表示,若依此标准,当地90%住户都有违建的问题。

此争议主要源于台湾特殊的土地法规。台湾的土地,可分为“都市土地”以及“非都市土地”两种,有别于1939年就制定的《都市计划法》,用于规范非都市土地的《区域计划法》直到1974年才制定。政治大学地政系副教授戴秀雄表示,在《区域计划法》制定之前,只要不是在都市土地上的建筑物,怎么盖都是合法的。

但当《区域计划法》制定后,原本的“合法房屋”开始产生问题。这项法案将非都市土地划分成19种用地类别,如建筑用地、农牧用地、矿业用地等,同时规定了每种用地的具体使用规定,如矿业用地上的建物,仅限于“矿业厂库或其所需房屋”,不包含“矿工工寮”等居住性建筑。

戴秀雄指出,当时政府在未进行完善调查的情况下,仓促对台湾非都市土地进行划分,这导致后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矿区附近土地都被划设为矿业用地,但矿业用地上不允许建造居住性建筑。因此,原本存在的矿工工寮虽然合法存在,却无法取得建筑执照和使用执照。若进行改建,新建的部分可能因此被视为“违建”。

虽然调整用地类别的权限在地方政府,但地方政府在台湾废矿之后同样未处理此事,这使得矿区内老房子,如同被要求冻结在1974年之前状态,不能有任何更动。

面对风波的延烧,赖清德在政见发表会上表示,他将承担责任,协助矿区内的居民找出一条解决之道。一旦矿区居住权得到保障,为纪念当年矿工对台湾的重要贡献,他愿将万里老家交付公益信托,优先用于打造矿工生活纪念馆。

副总统赖清德于新北市万里区的老家。图:网上图片
副总统赖清德于新北市万里区的老家。图:网上图片

赖清德老家最终是否会成为“矿工生活纪念馆”,目前仍是未知之数。但一座由老矿工亲手打造的台湾矿工文史馆,却面临着即将关闭的危机。

走出位于新北瑞芳区的猴硐火车站,往右转再沿着基隆河走10分钟,就会抵达末代矿工们亲手打造的矿工文史馆。

矿工文史馆原是矿工入坑前处理准备工作的“瑞三本矿办事处”,封坑后荒废多年。五年前,这边还是一片荒烟蔓草。老矿工周朝南说,“刚接手时,操场长满树木、杂草,每个房间里面都是蚂蚁窝、鸟窝,也有狗大便,就等同于一个废墟”。

周朝南等四位老矿工,先用每人每月3500元的老人年金跟矿业主瑞三李家租下此处,之后陆续找来十多位矿工朋友,众人集资动用各自的老年年金,投入于除草整理、粉刷工程,以及亲手打造馆内的展示陈设。2019年8月10日,矿工文史馆正式开馆。

对这些老矿工来说,让他们不甘心的是,早期台湾煤矿曾支撑台湾的国防、经济、交通和民生。然而,这段煤矿的辉煌和矿工的辛劳早已被台湾社会遗忘。他们成立矿工文史馆的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让台湾年轻一代能够再度记得这段历史。

为了加深台湾人对矿业的了解,老矿工们还策划了多套记忆漫游行程。老矿工们手持麦克风,携带着珍贵的老照片,带着游客走访过去矿区各个角落,以自身的亲身经历,风雨无阻的向游客述说过去发生的故事。由于老矿工们的目的在传承文化,馆内参观、解说、记忆漫游等所有活动都是免费的。

凭透他们过去几年不断的讲述故事,台湾矿业历史似乎已不再完全是“被遗忘的记忆”;政治大学社会系副教授苗延威说,这几年因老矿工的怒力,很多地方的人注意到,原来台湾的煤矿曾扮演重要角色、矿工的劳动历程如此艰辛,连不产煤炭的高雄,都已在办矿工摄影展。

然而,随着文史馆逐渐为众人所知,资本家也开始希望能从中获利。苗延威说,老矿工们在这四年多,将文史馆变成一个传奇,但因经营的有声有色、带来人潮,矿业主就决定租约到期不续租,转跟外面的商人合作经营。

面对即将到来的租约终止,矿工文史馆与支持老矿工的学者们透过举办《末代矿工摄影展》的机会,提出“许我一个矿工博物馆”连署,呼吁政府“成立一座公共的矿工博物馆,将煤矿与劳动文化能被继续传承下去,留下煤矿历史、留下矿工的劳动记忆”。

也因许多人的关心与参与,周朝南透露,新北市观光旅游局近日有拜访过文史馆。他们表示,观旅局在附近有一些房舍,也许可让给文史馆这些老矿工经营。双方也讨论到,也许可由新北市文化局负责设置展区、老矿工们协助,但这些仍需后续讨论。

然而,苗延威对此仍表示忧虑,他说,虽然新北观旅局开始提供协助,后续仍可能面临众多困难,老矿工们花了几年打造文史馆,忽然需要搬迁,重新整理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精神,加上原有地方被新租户用于商业用途,这不仅只有对矿业思维的矛盾,还有人的矛盾,双方地理位置上又十分接近,未来的挑战可能极为艰难。

苗延威说,煤矿议题的涉及范围很广,不仅关系到新北市的文化,更是整个台湾的文化。煤矿博物馆也不应仅是一座建筑物,而是包含周边各处户外场所。他希望中央政府,能趁着赖清德老家产生争议、吸引大众更关注煤矿议题之时,统整规划一个全面的矿工博物馆。